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厕所革命为天水市旅游锦上添花

天水日报 2018-01-10 12:25 大字

现今,旅游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但同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也越来越高。

天水市自2015年厕所革命开展以来,旅游厕所从数量、位置分布,到厕位比例、环境卫生、无障碍设置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旅游富市”为发展战略,从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入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不但提升了天水市的旅游形象,改善了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使一座座干净卫生的旅游厕所成为天水市景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67座旅游厕所解决如厕难

“以前自驾出游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沿途上厕所,现在却完全没有顾虑,一路过来,A级景区、自驾车营地、乡村接待点、旅游集散地、服务区、旅游交通沿线等地都有卫生间,不仅方便而且整洁、干净、舒适。”1月4日,记者采访了来自山西晋中的游客汪伟博,他告诉记者,本次来除了玩得很尽兴外,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上“方便”已不是为难事。

汪伟博是资深旅游爱好者,周末、节假日经常和朋友自驾出游。这个元旦小长假,他和朋友来天水市滑了雪还泡了温泉,收获好心情的同时,让他感触最大的就是一路上厕所的改变。工作已经将近10年的汪伟博第一次来天水市,是大二时跟天水的同学来的,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旅游线路上的厕所大多是旱厕,走到哪儿都是脏乱差。景色很美,却因一些旅游设施服务问题留下了遗憾。“现在不管是加油站还是公路沿线,厕所都是水冲式的,又有洗手盆、洗手液,干净卫生。”汪伟博告诉记者。

小厕所体现大民生。不仅仅是汪伟博,近年来,省内外游客明显感觉到,在天水市不管是在大景区还是乡间小道,基本上解决了游客如厕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便民厕所在为天水市旅游挣面子。

记者采访得知,天水市自2015年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在重点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重点旅游餐馆、娱乐购物(街区)点、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场所新(改)建各类旅游厕所267座,总投资8336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基本上改变了天水市旅游厕所少、脏、档次低的问题,基本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大力提升了天水市旅游业品质。并且于2015、2016年连续2年荣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

既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以前大人带着小孩出游,如厕往往成为尴尬事;子女带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出游,如厕常常让人头疼。而现在,这些问题在麦积山景区和仙人崖景区得到了妥善解决。折叠式的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座椅、无障碍小便器、行李架等在麦积山景区第三卫生间里面一应俱全,齐全的设施、合理的布局,让如厕者感受到了景区对特殊群体的暖心关怀。

“出门旅游最担心的事就是小孩、老人的如厕问题,如厕的不方便会让出游的好心情大打折扣,现在几乎不会担心在景区找不到厕所,出游方便了不少。”这是市民张川对厕所革命前后的直接感受。

据了解,天水市从2016年就在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启动了第三卫生间建设工作。结合麦积山景区客流量及旅游厕所建设实际,通过认真调研,已于去年分别在麦积山景区和仙人崖景区规划建设第三卫生间3座。

厕所革命不仅要对硬件升级改造,更要有细致周到的管理维护,既要“面子”,更要“里子”。为了使旅游厕所建设少走弯路,厕所建设工作必须“先规划、后建设、把握好标准”。在选址和建设上以景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设计图纸经过规划和旅游星级厕所工作组的审查把关,严格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来实施。结合城市和景区的文化特点进行设计,力争和周围的环境自然天成、相映成趣,并注意融入文化元素,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同时,特别重视排污问题,不让旅游厕所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在内部装修上,注重人性化服务功能,重视细节,对厕所的内部配置和装饰的选材设计上严格把关,并注意研究评分标准,查漏补缺,完善硬件服务功能。在设计和装修理念上融入了本地的文化元素,三星级厕所配备了残疾人专用间、洁手设备、干手设备、通风设施、除臭设施、吸烟区等辅助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了标识标牌,从景区的公厕引导标识到厕所内的标识标牌,均采用规范、标准、美观大方的公共信息图型符号,方便国内外游客如厕。

新闻推荐

珍惜荣誉 敢于担当 ——访市政协委员杜建芳

□本报记者徐媛1月6日,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记者现场采访了市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杜建芳。谈及对今年政协工作报告的感受,他说:“张明泰主席代表政协天水市第七...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