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反腐“铁包公”纪检“老黄牛”——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曹明忠

天水日报 2017-09-14 09:29 大字

□全媒体记者王晓馨

他是反腐战线的“铁包公”——亲手查办予以立案的违纪违法案件269件,结案195件(待结74件),已给予党政纪处分19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他是纪检岗位的“老黄牛”——20余年里,他勤勉履职,敢于“亮剑”,勇于担当,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用工作印记,展现着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人形象。

他就是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曹明忠。在今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表彰大会上,曹明忠被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赢得了荣誉、提振了精神。

一个群众案件坚定了他的理想信念。

1992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曹明忠,经过多年在公安机关从事侦查工作锻炼后,被选拔到天水市纪委工作。由于他善于分析判断,很快便成为天水市纪检监察系统的办案骨干。

1997年,秦州区大门乡高坪村村民反映乡镇政府雇佣联防队员粗暴执法的一封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中央领导批示甘肃省纪委要严肃查处乡镇政府雇佣联防队员粗暴执法,向群众乱收费、乱摊派,甚至殴打群众的行为。面对中央领导和省纪委的批示,步入纪检队伍不久的曹明忠主动请缨担任调查组组长。曹明忠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查实了乡政府雇佣联防队员殴打群众、逼迫缴纳税费等行为,并通过办案和实际调查,向上级党委建议取消在基层容易滋生问题的联防队机制。

这件案子的成功查办,让曹明忠感受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在以后的纪检监察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当初无悔的选择。

勇于担当的精神铸就了他的英雄本色。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11年,“天涯论坛”有一反映“天水市中心血站不顾全市人民的生命,用过期血液充当新鲜血液输给病人,请监察局调查处理”的帖子。曹明忠得知后,随即带领工作人员介入,展开调查取证。

在调查过程中,违纪对象销毁了资料,试图瞒天过海,逃避调查。曹明忠另辟途径,带着血站的血液样品和电脑硬盘前往厦门进行鉴定,并很快恢复了被删除销毁的电脑信息,将违纪对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不少人说纪检监察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可是纪检人得罪的是侵害群众利益的人、是违反党纪的人。如果害怕得罪这样的人,怎么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党和人民?”曹明忠说。

在抓好市纪委纪律审查工作的同时,他提出要强化基层纪检机构纪律审查能力建设,于2014年在麦积区率先指导开展片区交叉执纪试点工作,建立片区工作例会制度、筛选排查制度、动态反馈制度,推进交叉执纪审查工作深入开展。

无欲则刚养成了他的廉洁正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曹明忠干净干事,廉洁奉公。“如果我在原则上乱开‘口子\’,事后就会被别人当‘靶子\’,监督执纪就会被别人钻‘空子\’,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在纪律问题上绝不能含糊。”这是他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是他不敢逾越的红线。

作为一线办案人员,经常会受到涉案对象及各种人员的围追堵截,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曹明忠都能够守住底线,坦然面对,巧妙化解,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困难像弹簧,纪检监察干部原则性强,腐败分子气势就弱;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态度硬,违纪人员对抗心理就软。”曹明忠说,纪律是准绳,不是橡皮筋,所以执纪者一定要坚持原则,绝不退让。

舍小家顾大家他从不觉得苦和累。

自家的事是小事,公家的事是大事。在曹明忠心里,家务为轻,公务为重。

每次家里有事情,家人叫曹明忠帮着照应,他都是同一个理由,办案太忙,脱不开身,久而久之家人也习惯了他的缺席。

可是曹明忠心里记着对家人亏欠的“账”,在亏欠家人的名单中,有他80多岁的老父亲。2016年4月28日,老父亲病危住院,恰逢秦州区举办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邀请曹明忠给学员们讲课。曹明忠委托兄妹照看父亲,可等他讲完课赶回医院时,老父亲却已离开人世。这件事成为了他心里最大的遗憾。

使命在肩,法纪在握。二十多年来,曹明忠始终为民、务实、清廉、创新、奉献、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勤政廉洁的动人乐章;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老纪检”的职业操守,诠释着“老黄牛”的敬业精神。

新闻推荐

无偿献血 从我做起

□冰帆一个孩子在面临生命危险时,有那么多人来关心他,让人倍感温暖。如果每一个人在面对别人的困难时,都具有社会责任心与道德使命感,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将是温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