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 守护碧水清流 天水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 2020-07-05 03:33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驱车40分钟,一路向西,远离了天水市区的繁华热闹,走进秦州区关子镇高炉子村,放眼望去,白墙黛瓦,碧水清波,鱼翔浅底,绿树成荫,置身其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这里便是藉河上游。近年来,天水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渭河天水段及其支流葫芦河、藉河等为抓手,扎实有效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为推动天水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天水徐徐展开。

河长制 让河流“长治久清”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在天水境内长约270公里,流域面积达1169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流经武山、甘谷和麦积三个县区,是天水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河长制推行以来,天水市对河库划界,给河流上“户口”,全面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形成了“领导带头、县区主抓、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常态化巡河。

麦积区伯阳镇伯阳村党支部书记王龙蛟是一名基层的村级河长,在做好村里各项工作的同时,他一有时间就到村旁的渭河河道进行巡查,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要巡查四五次。

“我的主要工作是看河道有没有乱采乱挖乱占现象,发现倒垃圾等小事,便联系村里的垃圾清运员赶紧清理,如果有非法采砂、排污等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立即向镇里反映。”王龙蛟说,刚开始时村民们环保意识不够,河道管理起来很难,经过努力,现在河道变美了,环境变好了,大家都很高兴,积极主动参与到河道保护中来了。

王龙蛟告诉记者,河道整洁畅通,不仅关系到渭河的行洪安全,还与美丽乡村建设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村级河长,自己一定要守护好家乡的“母亲河”。

王龙蛟只是天水市众多河长中的一员。现在的天水,一张覆盖渭河干流支流、沟渠支脉所有水系的“河湖保护网”已经张开。天水正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这一治水管水护水的新模式,保一河清水注入黄河。目前,全市共有3583名河长、13名湖长,834条河流沟道、70座淤地坝、4座人工湖以及3座水库也全部纳入了河湖长制管理。2019年,天水市累计开展巡河巡湖8.5万人次。

清“四乱” 打造美丽河湖景色

车子行驶在麦甘公路上,但见渭河水波粼粼,岸边水草迎风摇曳,在青山的映衬下,格外幽静美丽。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由于采砂、倾倒垃圾等问题,这里曾经水情复杂,水环境治理难度大。

“河道采砂利润大,回报率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道旁的采砂现象多起来了,河岸的垃圾带也越来越长了,尤其是采砂造成河道坑坑洼洼,给当地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麦积区渭南镇毛家村党支部书记毛世杰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河湖清“四乱”工作的持续推进,采砂场被清理了,往河岸边倒垃圾的现象也消失了,河道逐渐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是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水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依法对非法采砂、倾倒垃圾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查处。(转2版)

新闻推荐

乡愁里的古堡子

□程世雄在甘谷中岔,有座形似战舰的堡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乡亲们的娱乐集会之处,更是中岔人的精神依托之地,它...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