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看见金山银山 ——宝塔区退耕还林工作纪实

阳光报 2018-07-27 03:14 大字

王娅芮 记者 孙子龙

曾经,在宝塔区青化砭镇新庄科流域,放羊老汉高亢的信天游每日都在山谷里回荡,弯弯绕绕的羊肠小道遍布山山峁峁。现如今,漫山遍野的树木葱葱茏茏,养殖生产也早已从传统的放养变为圈养,沟沟峁峁中一条条梯田蔚为壮观。自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青化砭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兴修高标准基本农田、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促进了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林果业、草业、畜牧业的发展。

19年的探索,宝塔区形成了抓点示范、典型带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工作方法,先后建成燕沟、刘坪、新庄科、张天河等明星流域。每个流域都将农田建设、治沟打坝、产业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理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宝塔区退耕还林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了解,从1999年至2017年底,宝塔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6.82万亩,累计兑现钱粮补助10.58亿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0.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68.2%。

柳林镇杨家畔村,现在已经50岁的刘建国说起当年退耕还林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过去‘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就满足了。退耕还林开始时,看到退耕不仅给发钱还发粮食,全村家家户户都提着罐罐、拿着干粮上山栽树,路不好就肩挑驴驮,长长的队伍能从沟底排到山顶。”栽树的效益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宝塔区始终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截至2017年底,宝塔区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9.75万亩,产量29.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5万亩,产量18.1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亿元,三大产业总产值达21.4亿元。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退耕前的1313元增加到10658元。

现如今,经济林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只要山头变得更绿,农民的口袋就会变得更鼓。

上世纪60年代,“以粮为纲”让南泥湾“秃了头发”,90年代后期,退耕还林使南泥湾人收起了镢头,从“兄妹开荒”转变为“夫妻种树”。门前屋后绿树成荫,河边山坡林荫环绕,荷花塘、稻田还有百日菊、香紫苏、鼠尾草、向日葵、荷花等,使得南泥湾季季有花、处处有景,成了真正的“陕北好江南”。

宝塔区通过退耕还林,在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将农村变成了景区、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像南泥湾的花海一样,万花的佛道坪、枣园的庙沟、甘谷驿的代家沟等村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使生态红利真正惠及群众。

新闻推荐

法徽下的坚守——甘谷法院“百日会战”执行侧记□

淅淅沥沥的雨缠绵着闷热的夏季,室外的温度忽高忽低,当人们在屋檐下感叹最近温度的热烈时,却是甘谷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最...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