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 暑期 旅游高峰期三期叠加 旅游出行绷紧安全弦 气象交通部门提示需密切关注天气路况 防范突发灾害

天水日报 2018-07-13 10:15 大字

随着暑期的到来,一年一度的暑假旅游高峰期也即将拉开大幕,然而当前正值主汛期,特别是近期天水市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多地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从市气象局的数据来看,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天水市城区降水量为176.2-273.7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面对天气形势复杂多变,这让市民们的出行风险加大。对此本报提醒,有外出计划的市民或来天水旅游的游客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尽量避开灾害性天气,做好应急攻略,确保平安出游。

□本报记者王雪梅

未来几天仍然多雨

未来一周天水市天气多阵性降水,气温略有回升。13日多云有阵雨,14日多云,15至17日受北方弱冷空气影响,预计出现小雨天气。以秦州区为例,气温最低17到21℃,最高26到30℃。

“截止7月11日,全市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2~1.6倍,属异常偏多。麦积,武山,甘谷,秦安等县的降水量已超过年降水总量,张家川降水量达到年降水总量。乡镇降水量为412-670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麦积区麦积镇。”市气象局预报员谢蕊介绍说,预计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市各地降水量为80~12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2-3成。

多雨天气加剧暴雨洪涝、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气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天水市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广大市民近期尽量减少到山区、河流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游玩和逗留。

多条公路受损遇阻

受7月10日夜间强降雨影响,天水市境内国省道干线多处受灾。

据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天巉路因特大泥石流致交通中断,多处路段有泥石流、落石;牛北路龙凤1#桥2#桥墩被上游冲来的砂盘碰撞,桥面伸缩缝轻微开裂,因河道水位上涨,桥下损坏情况不明,为确保桥梁安全已紧急封闭交通,部分路段有落石塌方及多处泥石流;甘谷县华盖寺附近存在山体滑坡风险,甘谷县已封闭交通;S306线秦州区平南镇赵家窑村路面落石,高楼子桥因暴雨导致水位上涨,为保障通行安全,临时封闭道路;S304线发生山体塌方,多处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交通中断。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468条县乡村道路严重受损,其中甘麦公路、贺岷公路、武漳公路、四马公路、稍平公路、天大公路、秦南公路等7条道路交通一度中断,8座桥梁局部受损,1座桥梁垮塌,交通部门提醒,市民在出行前一定要了解路况,以免出现危险。

出游要紧绷安全弦

目前,避暑目标驱动下的出游高峰,恰恰与灾害性天气多发的主汛期相互叠加,避暑地也是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地。

自六月以来,天水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暴雨过后,河流上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多发,特别是天水市主要景区都位于山区,更加剧了安全隐患。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近日暴雨天气,麦积山石窟及甘谷大像山景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落石、滑坡等现象,因此暂停开放。

“受强降雨影响,通往景区的道路多处出现山体滑坡,堵塞了部分路面和排水沟,我们及时安排人员和施工力量,对道路和排水边沟进行清理。”麦积山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暴雨过后,麦积山石窟时有小碎石坠落,为了确保游客安全,景区于7月11日起暂停开放麦积山石窟。期间,工作人员对石窟凌空栈道及山体崖面进行了全面排查,增加了安全防护和游客疏导设施,加强了安全巡查。目前,麦积山石窟已具备开放参观游览条件

,预计将于7月13日对游客恢复开放。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旅游出行前充分做好行前准备,时刻关注旅游、交通、外交、卫生、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了解当地天气、地理环境,根据具体活动合理选择物品和装备,备足食品、水、药品等,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要高度警惕地质灾害,听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警示,不要前往正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旅游,不在危险地段停留,不在滩涂、河道、山脚、行洪道等区域游览、探险、野营和露宿。遇到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并拨打110、120及当地公布的求救电话寻求救援;照相留念时要特别注意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远离深潭、溪流等水域。

遇暴雨天气如何防御?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喜欢自驾车出行,但自驾最怕遇到一些恶劣天气问题,如果遇到暴雨,我们该怎么办呢?专家告诉我们说,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这时就应: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

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旅游时遭遇雷雨怎么办?

对随身携带的背包要进行防水处理,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怕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地图一定要注意防止被雨浇湿,而且要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在雷雨中遭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天有不测风云,雷电交加之时,还是小心防范为妙。在雷雨之中下面几点很关键:

1、不要在巨石下、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电流从这些地方通过时会产生电弧,击伤避雨者。如果山洞很深,可以尽量躲在里面。

2、不要在雷雨中骑车或骑马,更不要放风筝,雨中放风筝,会引雷击身。

3、不要躲在旷野中孤立的小屋内。成群的建筑物则是避雷的好地方。

4、离开高地,不要在树下避雨。

5、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很少会伤人。

6、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甲板之下,不要接触金属物品。

工作人员在清理麦积山景区道路上的淤泥

山洪暴发该如何自救?

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等特点。山洪的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它和它所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甚至有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由泥质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的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由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的。

遭遇山洪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1.当感觉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提前向山顶或高地等高处转移。

2.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3.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5.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

6.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拆断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滑坡泥石流防御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判断发生泥石流:看: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携带着柴草、树木,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听: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哪怕极策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另外,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策的振动戌,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躲避泥石流:在泥石流多发季节(夏季)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野外扎营时,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收拾物品,应等待一段时间。尽快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方位和险情,寻求救援。

(图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王军在检查调研部分交通和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时强调 合力攻坚克难 加快项目建设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吴丽娜】7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秦州、甘谷、武山、麦积四县区,检查调研...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