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租赁纠纷

天水日报 2018-05-18 09:58 大字

这是一块出租了20多年的承包地。

20多年来,承租人雒彦伟在空地上投资修建了房屋和果窖,并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与出租人谢东升之间相安无事。可就在一年前,谢东升突然提出要收回土地,不再续租,这个决定使得原本关系和睦的双方闹上了法庭。

面对法院依法作出的“返还土地,恢复原状”判决,雒彦伟心有不甘,迟迟不予履行。甘谷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在法理与情理两难之间思索着让诉讼双方达到双赢的方法——刚柔并济、和解执行,成了破解这起租赁纠纷“执行难”的法宝。

出租的承包地引争端

原告谢东升和被告雒彦伟都是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人。1993年7月6日,谢东升与雒彦伟签订了一份修建果窖租地合同:谢东升将其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变电站西、新中巷南面的1.2亩承包地,出租给雒彦伟用于修建果窖储存水果,合同期限为10年。两人约定,按照小麦市场价格计算土地租金,并约定了租金的支付方式。合同到期后,双方又于2004年2月19日续签了租地协议,约定雒彦伟继续租用土地至2008年7月1日。

多年来,雒彦伟按时交付租金,双方正常履约,相安无事。续签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重新签订合约,但雒彦伟按“老规矩”继续承租这块土地。

然而,2017年6月,谢东升竟然提出土地不再续租,要求雒彦伟归还土地,并拆除地上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雒彦伟无法接受,便推诿拒绝,谢东升无奈之下起诉至法院,要求法院依法裁判。

各执一词诉委屈

2017年7月21日,甘谷县法院立案受理后,办案法官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调查了解到,引起争端的这1.2亩承包地,原来只是一片空地,雒彦伟承租后的20多年里,投入资金陆续在土地上修建了果窖,还盖了几间房屋。

案件开庭审理中,原告谢东升向法庭出示了当初与雒彦伟签订的修建果窖租地合同及后来续签的租地协议,证明两人曾约定,合同到期后雒彦伟必须无条件拆除地上建筑物、平整土地后归还的事实。

被告雒彦伟则称,2008年之后,他与谢东升之间当初的土地租赁政策未变,土地仍在租赁期限内,更何况自己在土地上已经修建了果窖,并和他人合伙使用,不方便返还原土地。雒彦伟说,若谢东升执意要求归还租赁土地,他希望用同等亩数的地皮进行兑换。

原告诉请获支持

原告、被告各执一词,并双双展示证据、陈述观点。法院认为,原告谢东升与被告雒彦伟前后两次签订的修建果窖租地合同及租地协议,均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合法有效。租赁期限届满后,被告雒彦伟按原租赁协议继续使用该土地,但未签订书面租赁协议,双方的租赁关系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随时可以解除。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原租赁合同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承办这起案件的法官王秀林说,法院因此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2017年8月24日,法院作出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判决被告雒彦伟于判决生效20日内归还原告谢东升的承包地,并恢复土地原状。

判决遭遇执行难

法院判决生效后,雒彦伟并未按期履行法定义务,案件随后进入执行程序。就在此时,年逾七旬的谢东升突然病重,临终前委托儿子谢军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尽快收回土地,今年2月,谢军向甘谷县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雒彦伟当初租赁的是一片空地,这些年为了经营,他修建果窖花了不少钱,如果强制按判决书的内容执行,很可能激化矛盾。”甘谷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杨虎说,拆除地面附着物,恢复耕地,拆除、清理的费用也要被执行人自行承担,无疑会使雒彦伟的损失更大。谢军收回土地还是为了再对外出租,土地上现有的建筑物都有再利用的价值,拆除掉对申请人谢军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从法律层面讲,案子判决是公正的。可如果机械地执行判决,原、被告双方都有损失。”为此,杨虎和执行局的法官们在法理与情理之间左右为难。

刚柔并济破难题

但是,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是必须履行的铁证。

为了让原告、被告达到双赢,执行法官再三思考后,决定刚柔并济,用和解执行的方式破解这起租赁纠纷案件的执行难题。

执行法官多次组织雒彦伟和谢军进行调解,使雒彦伟认识到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后果的严重性,让谢军换位思考,体谅雒彦伟的难处。经反复沟通,双方逐渐达成和解:谢军支付给雒彦伟3万元,作为地面附着物的补偿;雒彦伟归还土地,将建筑物内全部个人物品搬出,地上建筑物留给谢军。

5月7日下午,在甘谷县法院执行局办案人员的监督下,雒彦伟腾清了个人物品,在接过谢军递来的3万元补偿款后,将租赁了20多年的土地归还给谢军。随后,两人分别在执行和解协议书上签字确认。至此,这起一波三折的土地租赁纠纷案成功执结完毕。

“法律规则体现的是原则规定,但个案情形需要法官判断和把握,执行个案应防止机械执法、就案办案,要注重情、法、理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甘谷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杨虎说。

(文中除办案法官外,当事人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景春燕

新闻推荐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污水渠里现警情4月4日,气象部门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整天。下午17时,张慧拿着两把雨伞离开出租...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