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扶贫车间”的重要载体作用

天水日报 2018-05-16 10:18 大字

本报评论员

5月14日,甘肃省首家“扶贫车间”在甘谷县大庄镇揭牌,这是天水市继武山县“脱贫讲习所”之后,甘谷县立足本地实际在脱贫攻坚中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将企业建在乡村,让无法外出的贫困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无疑是好消息,也为全市在脱贫攻坚爬坡期如何攻坚克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当前,农村留守贫困群众中,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他们中一些人上有老、下有小,脱不开身外出;一些人因为病、残疾等原因很难外出打工。这些人往往是农村最为贫困的人群,也无疑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缺乏资金、知识、技能的贫困群众来说,要想自主脱贫,只能靠就业帮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甘谷县依靠当地成熟的职业中介技术平台建立的“扶贫车间”切中了“痛点”,找着了“要害”。当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爬坡上坎的艰难时期,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攻克难关,不断提高贫困家庭收入,改善贫困地区面貌,要充分发挥好“扶贫车间”的载体作用,让“扶贫车间”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用“扶贫车间”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但是,“扶贫车间”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仅有劳动力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还必须在政策、技术、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方面要加大动员宣传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在用水、用电、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方便,在物流运输、搬迁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从感情和物质上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深入乡村。同时,积极为回乡创业人员搭建创业发展的平台,让那些返乡创业能人通过在乡村建立“扶贫车间”,发展手工业、加工业以及服务业,促进贫困地区企业创新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激发“扶贫车间”活力,营造有利于“扶贫车间”发展的良好环境。此外,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加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打响本地的劳务品牌也必须及时跟进。

“善战者,求之于势”。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已经打响。乘势而上,向着扶贫深水区进发,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而对创新最大的敬意就是运用好创新的成果。愿我们能善用“扶贫车间”,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引领着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新闻推荐

甘谷:钢架大棚“架”起产业“致富桥”

本报通讯员赵嘉贵李志强“与传统的竹子大棚相比,现在的无立柱钢架大棚不仅采光好、增温快,而且空间也大,以前要弯着腰干...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