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配菜” 贫困户“点菜” 部门“上菜” 甘谷“量身定制”脱贫菜单

天水日报 2017-12-02 18:14 大字

特约记者史载

寒风习习的隆冬时节,甘谷县磐安镇菜农毛如海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边忙活边告诉记者:“我种了2亩蔬菜都在露天,以前收成好不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心里总想着要是能建两个蔬菜大棚就好了。今年政府帮我建了总面积近1.3亩的两个蔬菜大棚,蔬菜收入近6万元,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这是甘谷县“菜单式”扶贫的一个缩影。

“有的贫困群众想养鸡但是缺资金,有的想打工却没门路,有的住在山沟里总盼着能挪出去,还有的身患重病渴盼政府更多救助。***,就是精准对接贫困户诉求,群众想吃哪盘‘菜\’,适合吃哪盘‘菜\’,我们就端上哪盘‘菜\’。”甘谷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此,甘谷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按照“基础设施到片,公共服务到村,帮扶措施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思路,实施了以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新模式。县上整合各类扶持政策,推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金融帮扶等成百个“菜单”项目,下发到贫困村,贫困户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端上适合自己胃口的“美味佳肴”,乡镇和部门提供扶持产业和政策,从而让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

贫困户有产业就相当于有了造血功能。甘谷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绝大多数贫困户享受了产业扶贫政策,县里还着眼于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整流域整片带开发模式,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累计流转土地13万多亩,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400个、龙头企业86个、家庭农场39家,带动贫困群众上万户。

扶贫攻坚,主体在群众,关键靠干部,甘谷县坚持在脱贫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凝聚了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各级干部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脱贫的过程中,改进了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

新闻推荐

甘谷电商发展: 破解“最后一公里” 大宗农产品网络交易瓶颈

色泽诱人的“红肉”苹果西部商报记者李杨摄供给侧改革在行动西部商报讯(记者李杨)11月28日上午,由阿里拍卖、甘谷县人民政府、兰州灵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甘谷苹果·红动中国”的甘...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