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蒋小丽执著的“品牌梦”

天水日报 2017-11-27 09:28 大字

□本报记者景春燕

圆圆的大眼睛,高耸的鼻子,白皙的皮肤……初见蒋小丽,给人感觉就是“标准的天水白娃娃”。出生于甘谷县的蒋小丽是一名80后女大学生。以她高考的成绩,父母期望她能选择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可她却终于固执地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服装设计专业。2004年大学毕业时,她拒绝了广东、上海、湖南等不少知名服装企业的邀请,毅然决定回家乡创业,借钱开了自己的私人订制服装店。

“在20世纪初期,与其说是私人订制服务,不如说是一个裁缝铺。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衣服,虽然知道打拼自己品牌是一条极不容易的路,可是我还是想试试!”在蒋小丽心心念念之下,十几年间,她凭借敏锐的时尚设计功底,将自己的服装梦,从一个小店发展为一家服装公司,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更有计划地从天水迈向全国。

哒哒哒、哒哒哒……缝纫机工作的声音不断从生产车间传出。11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蒋小丽的公司时,她正在车间里时而细心指导工人裁剪,时而检查工人缝纫的衣服。

“公司目前是‘一部三店\’的经营格局,即1个产品研发总部,3个专卖店。年研发新产品10多个,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接下来要开拓电商市场,网店正在筹备过程中,我一定要将西北的服装品牌卖到全国。”眼前这个恬静的80后女大学生柔声细语,语气却坚定有力。

谈起创业之初,蒋小丽只是叹息“太不容易了,多少次挣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2004年,大学毕业时,广东、上海、湖南等地的不少知名企业去武汉科技大学服装系招聘服装设计师,蒋小丽因为成绩优异成为许多企业抢招的重点对象。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却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创业。开一家服装店至少需要10万元,大学刚毕业没有资金,蒋小丽就向家人借,向亲戚朋友借。2006年11月,蒋小丽在甘谷县城正式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店,主打“订制服装”业务,一时间吸引了县城里许多爱美女性的目光。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做,自己设计,自己打板,自己进行后期缝纫制作,为了给客户按时赶制出订制的服装,她常常在缝纫机上通宵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她还要安排时间,用积攒的钱出去学习,去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潮流量体、着装顾问、男装手工西服、营销管理,用服装设计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日后的发展储备能量。

10年间,蒋小丽用勤奋和信誉,积累了人脉和良好的口碑,也促进自己从裁缝店向真正的服装设计靠拢。这些准备,都是她走向自己的品牌梦想的台阶——那就是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创建一个西北知名的服装品牌。从2010年开始,她就委托一个在北京当律师的同学着手为自己申请注册商标,几经周折,直到2016年3月,“爱丽尔”商标通过审核后被成功注册。同年7月,蒋小丽又注册了服装有限公司。如今,她的公司已经拥有产品研发总部、专卖店、研发团队、营销人员、生产车间的生产经营格局,年研发新产品10多个,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自己不断充电学习,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蒋小丽还为甘谷县妇女举办免费的缝纫培训。她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妇女掌握一门手艺,更希望为和她心怀同样梦想的人提供一个触摸梦想的机会。

“满足是最大的敌人,永不满足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蒋小丽的办公室里写着这样一行字。蒋小丽说,这是她的座右铭,激励着她不断前进。采访结束时,蒋小丽还在为筹备网店而忙碌,她对记者说:“南方很多小的服装品牌都是靠电商做成全国知名品牌的,我希望能通过电商将天水的服装品牌卖到全国去。”

新闻推荐

我们有同一个名字叫记者

天水日报社志》第5页“岁月印痕”栏目,首张照片是《天水报》筹办办公室全体人员:张津梁、周成德、王钧钊、崔生霖、徐青、文长辉、杜晓明7人的合影。曾参与《天水报》筹办,后任《甘肃日报》摄影...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