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于甘谷驿红薯产业后整理的思考

延安日报 2017-11-22 17:46 大字
李平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就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围绕学习十九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对甘谷驿红薯产业后整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如下体会和认识。

甘谷驿红薯已有60多年的种植历史,勤劳朴实的甘谷驿人民在延河两岸沙质土壤种植的红薯现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产品交易市场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红薯这个传统的充饥度荒作物,重新焕发出了现代市场生机,被誉为“第一保健食品”“长寿食品”,显示出了新的开发利用价值,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如何重新认识红薯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红薯产业化后整理步伐,对于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谷驿红薯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是强化规模效应。红薯是传统栽培作物,甘谷驿镇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建成千亩红薯高标准示范园,形成“一乡一业”特色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技术不断加强,2017年甘谷驿红薯种植面积达3000亩,种植户数1000余户,覆盖贫困户161户,亩产纯利润可达6000元,产值1800多万元。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甘谷驿红薯”这一品牌,将红薯确定为全镇特色产业,积极争取科技项目,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指导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选种苗,对甘谷驿老品种红薯进行技术改良,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等一系列新技术,使红薯口感和产量达到最佳。

三是强化品牌意识。甘谷驿镇“甘红”团队指导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甘谷驿古镇红薯品牌,进行原产地认证,推出了以红薯种植大户为主的14位“红薯明星”,研发了红薯月饼、红薯宴等系列红薯特色产品22种。同时,依托甘谷驿电商孵化中心,拓展了系列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对所有产品进行了二维码追溯,为甘谷驿红薯这一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2套《生财有道》栏目专题报道了甘谷驿红薯。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中,甘红团队作为第一书记唯一以团队形式参展并展示了红薯等系列农产品,受到中省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甘谷驿红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红薯产品单一。据统计,全镇94%的红薯直销,只有6%的红薯加工为红薯月饼、红薯片、红薯条、红薯粉条等产品。红薯产品种类太少,红薯的茎、叶综合开发利用处于空白。农户作坊式加工方法简单,利用粗放,增值率不高。

二是储藏技术落后。多数农户以地窖、窑洞贮藏为主,贮藏方法原始,红薯腐烂严重,造成旺淡不均,春夏季市场供应不足,甚至无薯可供。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专门从事红薯种植技术研究人员,急需培养一批乡村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对红薯的引种、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储藏进行科技攻关。

四是政策支持不够。政府对薯农开展红薯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优惠政策。在良种繁育上缺少价格补贴;在基地建设上缺少物化补贴;在产品加工上缺少定额补贴;在市场营销上缺少收购补贴;在技术支撑上缺少经费补贴。

甘谷驿红薯产业后整理的措施

甘谷驿红薯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整理时代,应当通过产业化、技术化、品牌化发展红薯产业。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山水林田湖治理、治沟造地、土地流转,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增加全镇红薯产量,三年后扩建到10000亩;全面推进红薯小镇建设,建立“宝塔区红薯产业发展联盟”,向周边乡镇延伸覆盖,为广大群众脱贫提供产业支撑。

二是增加科技含量。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科技示范基地,推广脱毒育苗等先进种植技术,引进高产量、高淀粉红薯新品种,引进保鲜贮藏技术,延长红薯保鲜和贮藏时间,确保老品种红薯品质保留,效益提高。

三是提升品牌效益。创建农产品品牌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甘谷驿古镇品牌,整合资源,将甘谷驿红薯打造成全区拳头产品和全省知名品牌。同时,制订红薯产品质量管理办法,严格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的“三统一”管理制度,不断为做大做强甘谷驿红薯。

四是注重产品研发。深入研究红薯综合加工利用的多门类、多层次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加大红薯系列产品的研发,开发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全面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红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促进电商销售。深入总结“甘红团队”电商服务站典型示范经验,在全镇全面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这一销售平台,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拓宽红薯销路,增加红薯销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后,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红薯、生态、旅游“三个小镇”建设,重点围绕红薯产业,提供服务支持,促进发展壮大,提升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让甘谷驿红薯成为走向全国的延安红薯,让农民百姓获得更多增值红利。

(作者单位:宝塔区甘谷驿镇)

新闻推荐

贡献青春智慧打好“服务牌”

甘红团队在农高会上展出的农特产品实习记者王孟颖唐琨杨晨雨文/图一走进农高会的脱贫攻坚馆,记者就被延安市宝塔区甘红团队的“红色娘子军”围得严严实实的人墙吸引。“大娘,您看看这是我们宝塔区...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