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里的快乐暑假——南通大学走进甘谷县董家坪小学支教记

天水日报 2017-07-24 11:38 大字

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暑假

□本报记者郭琦

◆◆◆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一些家离学校较远的孩子被队员们留下来吃午饭,一楼的一间教室被收拾成为餐厅。不锈钢餐具里盛放着冬瓜韭菜汤,一旁的小碟子里是洋葱炒肉片和新鲜切块的西红柿,在教室板报前有一张长桌上放着三四个不锈钢大盆,里面是分配好后的备用汤和菜,以及一盆高高摞起的馒头,这便是支教团队员和孩子们的午饭。

“爱馨妈妈”的两位志愿者是整个支教团的后勤保障,负责所有人的一日三餐,她们是趁暑假期间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董家坪小学当志愿者。

戴着眼镜,身材有些圆润的小乐妈妈这次是特意请假来的,“我们来这里,是想看看具体的情况,好进行进一步的帮扶。我家孩子马上要升初三了,我带他来体验一下,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他今后学习、工作都有益。”。

另一位身材较苗条的志愿者太阳妈妈则说:“打从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开始加入‘爱馨妈妈\’做公益了,算起来已有13个年头,现在我们可能要退下来,让‘爱馨宝宝\’上,让孩子们把公益温暖的正能量传播得更远。”

在这个临时搭建起来的餐厅里,南通大学的学生、老师和董家坪村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吃着午餐。

来自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学生张雅茹说:“我小时候家里情况也跟他们差不多,所以我能体会他们的感受。我们与这些孩子是平等的,不会用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据崔泽旭介绍,南通大学伯藜社团是新加坡著名实业家陶欣伯先生和妻子刘光藜所创建的“伯藜助学金”在全国大学中的一个分支,“伯藜助学金”的创建宗旨是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其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资助对象为来自农村地区家境贫困的学生。

“我们都是贫困生,现在来做支教,就是为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回报社会。”崔泽旭说。

作为支教团的带队老师,刘逸巍说:“我们既然来做支教,就不能给学校添负担,平日里生活用水是队员自己去附近村民家提,生活用品也都是自己携带来的。这些餐具是我们提前用伯藜社团的部分基金以及南通大学财务处资助的钱购买后邮寄过来的,还有很多课程要用到的教具也都是提前邮寄过来,支教结束后,这些都会留给学校的孩子们继续使用。”

问起每天做饭的食材从何而来时,小乐妈妈告诉记者,蔬菜都是在当地村民的菜地里购买来的,既安全又放心,当然她们会尽量买一些耐放的蔬菜。

“我们支教团每天每个人的伙食标准是20元,仔细算算,这么少的钱在这里能吃顿鸡肉都是很奢侈的事了。”刘逸巍说,最难的可能就是两位负责饭菜的志愿者要时常想着法子变花样给大家做饭。

支教团队自给自足

老师,你们那边有这么大的山吗?”“老师,你们那里的小朋友每天都要上英语课吗?”……7月12日上午,在董家坪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十多名孩子围着刚上完趣味英语课的支教服务团老师问个不停,自小从山里长大的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2017年7月7日到7月23日,来自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伯藜支教服务团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南通“爱馨妈妈”公益小分队的成员共计18人,来到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董家坪小学进行支教活动,在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与这里的孩子们一同度过了快乐的暑假。

我们本来是想做一些系统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语文、英语,但是时间太短太仓促,因此我们把课程调整为一些娱乐性较高的,像手工、唱歌、太极拳等,孩子们也很喜欢。”周金菊对记者介绍说,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但跳起舞来有模有样。她打开自己手机上拍摄的视频让记者看,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正跳舞,其中有几个很有节奏感,随着音乐的节拍正欢快地舞蹈。

“一开始来的时候,对于我们成员的组成,我很是疑惑。”刘逸巍说,教英语起码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一点,但太极拳、唱歌、手工这些课程到底该怎么教,后来他才知道,这些课程都是根据来自交通学院、教科学院等所有志愿者的擅长和兴趣爱好制订的。

来自南通大学医学院的赵晓晓主要负责为孩子们教授卫生方面的知识。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棉球告诉记者:“这边很干燥,夏天天热,孩子们就容易流鼻血,我教他们如何止血。”

而南通大学教科学院的姜雯则正在教孩子们如何防蚊虫,以及如何处理被叮咬的地方,两位队员交替着给孩子们教授一些日常简单处理伤口的办法以及卫生常识。

南通大学纺织学院的张雅茹根据自己大学时的选修课程,给孩子们教授舞蹈,像热身运动、跳兔子舞等。“他们都很喜欢学,一跳起来就开心得不得了。”张雅茹说,也许是孩子们好动的天性,所以学舞蹈很容易,也跳得不错。

“我们买了很多手工制作的教具,前两天就教孩子们制作航模,他们做得很认真,很多孩子做好后便高兴地拿回家。”南通大学交通学院的张永芬在她们狭小的宿舍里展示着孩子们的手工成果,有被画上图案的纸杯和彩色铁丝做的杯子,被他们细心地收集在塑料袋中。“我们打算课程结束后,给孩子们办一个成果展,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与董家坪小学结缘于2016年12月,正值严冬之际南通大学伯藜学社携手“爱馨妈妈”举办“衣暖童心”活动,为董家坪小学捐赠棉衣。2017年3月,在南通大学学校和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学社与董家坪小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双方达成支教协议。

据介绍,此次支教队员共12名,涵盖了南通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医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八个学院。教学科目涉及音乐、舞蹈、绘画、手工、体育、武术、趣味英语、素质拓展、主题班会、礼仪礼貌、医疗卫生、自然科学、国学经典、安全教育等十几门功课。本次支教时间从2017年7月7日到7月23日,共分为2个教学周,教学总课时达162个课时。

孩子教会我们的更多

孩子们在上趣味英语课。

田伟霞小朋友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给妈妈治病。

7月12日上午,沿着天定高速一路飞驰进入甘谷,我们的目的地是甘谷县磐安镇董家坪小学。跟随沿路热心村民的指引,在蜿蜒的山路上弯弯绕绕了半个山头后,在层层叠叠的绿树掩映下有一抹红色若隐若现。一般来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应该是学校,果然,追着这抹红往前走,我们就到达了董家坪小学,鹅黄色的二层小楼明显有别于村里其他人家的红砖房。

暑假的校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走进校门,只见一楼的走廊里两三排孩子正在学习太极拳,伯藜社团团长崔泽旭在孩子们中间穿梭,手把手指导着动作。

楼上楼下的三间教室里,伯藜支教服务团的队员正在与孩子们一起上课,轻轻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是那么的安静,孩子们一双双渴盼的眼睛正望向讲台,被点名提问的孩子都会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

“即使下课了,很多孩子还是不肯走。”正在给大班孩子教趣味英语的志愿者张永芬对记者说,因为孩子们的热情,她们的课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被拉长。

“有些家离学校较近的孩子,早上不到六点就扒在校门张望,有的会想办法翻墙进来。”张永芬说,不论是早上还是中午孩子们都来得特别早,没办法队员们便和看门的大爷商量好,每天早晨五点半就开校门。另外,在晚上吃完饭后,一些家在附近的孩子还会拉着队员跳广场舞,直到十点多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楼的一间教室里稚嫩的童声唱着《送别》,南通大学伯藜社团前副社长周金菊在领唱,悠扬、婉转的声音在教室里缓缓荡漾开来,孩子们和几名支教团的志愿者一起坐在几张桌凳边认真地学唱。

“周金菊是伯藜支教服务团的老队员了,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支教,经验很丰富。”南通大学学生工作处的刘逸巍是这次整个支教团的带队老师,据他介绍,南通大学伯藜支教服务团始建于2014年,主要是利用大学生暑期空余时间,赴基础教育落后的偏远山区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我们连续三年在广西三江、河南固始开展了四次支教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支教服务经验。这次我们通过特色课程,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健康的卫生知识、科学的心理帮扶等元素渗透到偏远山区,利用支教活动来改进董家坪小学基础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帮助董家坪村留守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提高其道德素养和健康生活水平,助力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刘逸巍说。

大山里来了支教团

南通大学新闻专业的朱月此次来支教的课程是礼仪,她很受孩子们欢迎,刚下课,一个小男孩就偷偷地给她塞了一支雪糕。

“孩子们常常送礼物给我们,虽然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东西,但我们还是很感动。”朱月身边不时跑过孩子们,一会一袋小杏,一会一个鸡蛋,她接连说着谢谢,感受着孩子们带给她的温暖。

“来到这里,我的朋友圈几乎天天都是这里的消息。没想到这里真的和电视新闻里一样,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艰难,也没有好的教育环境。”朱月是独生女,家里是严母慈父,以前她常常觉得母亲过于严厉,但现在她体会到,那都是母亲对自己的爱。

支教团的队员们每天6点起床,简单洗漱完就出门去接家离学校较远的孩子,对队员们来说,每天走北方的山路还是有些不适,看着孩子们利索地跑上跑下,他们很是担心。有意思的是,每次孩子们都会抢着拉队员的手,为了拉手甚至争风吃醋,常常是一个志愿者因为拉着好几个孩子而走不前去。

“孩子们来了就不肯走,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开会,大家商量调整课程,常常谈论到很晚,早上也根本没有机会睡懒觉。对队员们来说每天就像打仗,每时每刻都是马不停蹄的,但大家觉得很充实。”刘逸巍说。

让志愿者们感动的是,即使物质贫乏,孩子们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向他们表达感谢之情。

“你看,窗台上那些野花,都是孩子们采摘来送给我们的。”周金菊指着教室窗台上的那些花对记者介绍道:“最多的就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有时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会跑上讲台给老师们送幅画,当然,孩子们也很信任我们,平时对我们很礼貌,很尊重。”

桃子、西瓜、苹果,这些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做趣味游戏水果蹲时,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平日里教员们也会用来称呼孩子们。“为了记住孩子们的姓名,我们用卡纸和笔记本做成了五颜六色的小册子,册子上有孩子们的姓名和班级,这都是大家的创意。”张永芬向记者边展示边做着介绍。

采访中,董家坪小学校长魏新元介绍,暑假正值麦收时节,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看管孩子,有的孩子还要留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他们既没有了学习时间,也被剥夺了娱乐时间。他希望本次支教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兴趣。

“来到这里,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令我们很感动。也许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陪伴。”刘逸巍在带领记者参观时说,此次支教无论是对于董家坪小学还是支教大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服务社会,也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也许我们此次的支教并不能真正帮他们改变许多,但可以帮孩子们开阔眼界,带给孩子们一片看得见的天空和想象得到的未来。”刘逸巍说。

整理着孩子们心愿单的张永芬说:“我们在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但孩子们却都清楚的记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姓名,从来没有叫错过。他们的认真、刻苦,还有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他们写下的心愿戳痛了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我觉得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比我们带给他们的更多,更珍贵。”

新闻推荐

天水工业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本报讯【记者罗双红】今年以来,天水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土小”企业取缔工作,加快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减少污染排放,上半年全市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