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斩断污染源:让“天水蓝”更加靓丽——天水市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洪野

天水日报 2017-07-17 09:31 大字

盛夏时节,天水市的街边绿荫浓郁,抬眼望天空一碧如洗。近年来“天水蓝”已经成为了市民心中的自豪感,也给外来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水蓝”也成为了反映天水生态环境的代名词和一张崭新的城市新名片。

市环保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天水蓝”,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3天,优良率为82.8%,超过省上下达的295天目标任务。空气质量逐年提升,这只是天水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水市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犹如一枚枚利剑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天水市环保专项行动月启动仪式

积极推行“八项机制”实施治污“十大工程”

开展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

开展污染调查摸底构建“大环保”新格局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虽然天水市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一定要打赢“环保之战”,让“天水蓝”更加靓丽,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丽背景。

2017年,天水市着眼于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调查全市污染源分布状况,科学研判工作对策,积极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并形成了高层推动——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环委会主任。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印发了《天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天水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市四大组织及其工作部门、驻市单位的环保职责以及追责情形进行了明确,并将环委会成员单位由原先的36个增加为67个,全市“大环保”的工作新格局初步建立。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持之以恒抓落实。今年3月,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上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污染治理“十大工程”责任书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书,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书来自于对全市污染源开展的调查摸底。

今年2月初天水市就制定了一整套污染源调查摸底表,组织各县区、各相关单位对集中供热覆盖率、现存燃煤锅炉、燃煤散烧、低空污染源、自然保护区等33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填报统计,并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

调查详实,规划切实,实施及时。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将环境保护作为2017年的重点工作,科学提出全市要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契机,靠实各方责任,建立“八项机制”、实施“十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并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贯彻其中。

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甘肃期间,天水市共办理督察组转交环境信访案件268件,其中办结266件,列入整改计划2件,答复率100%,办结率99.3%。依法责令整改、停工停产、查封扣押、取缔关闭违法企业406家,立案处罚218家,罚款534.27万元,约谈170人,问责179名。这是天水市对环境污染的一次“大扫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是天水市对环境污染的一次有力“亮剑”。随即在今年年初,天水市就积极推行“八项机制”对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升级推动。

对环境保护的“八项机制”是:“土小”企业清理取缔长效机制、河道采砂管控长效机制、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环境保护管控长效机制、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管理长效机制、餐饮业油烟治理长效机制、煤炭市场经营管控长效机制、建筑渣土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和城市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分别由市工信委、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综合执法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牵头执行。“八项机制”紧盯天水市环境监管薄弱领域,是对天水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次合力“出击”。

与“八项机制”相呼应的,是天水市对污染治理实施的“十大工程”——燃煤锅炉淘汰治理、煤炭市场建设及散煤治理、清洁能源推广使用、餐饮油烟及机动车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与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及截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缔关闭“土小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市污染治理“十大工程”共谋划各类项目174个,工程概算总投资66.67亿元,目前已完成29个,正在建设的有139个,完成投资14.97亿元。

“八项机制”和污染治理“十大工程”的认真实施,是补齐全市环保工作短板的有效措施,对天水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天水市积极拓宽环保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政府环保基金。今年年初,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市政府决定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与银行合作共同设立环保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环保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市环境保护局今年还将启动“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计划将环保系统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等多套分散的环保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集成实时监测、全面监控、GIS展示、高效指挥、“一源一档”等多项功能,强化全市污染源、空气、地表水等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功能,真正做到环保业务应用“一张图”式展示分析。“智慧平台”建成后,将及时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污染源日常管控和环境管理预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推动全市环境监管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

天水市建筑工地全面启用塔吊人工降雨防尘降霾

大唐甘谷发电厂环保现场检查

查封燃煤锅炉控制台

环境保护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回顾天水市近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污染减排工作始终在扎实推进,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据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天水市在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治理中,已完成燃煤锅炉改造治理226台1140蒸吨,其中清洁能源改造165台416蒸吨;在加强城市扬尘管控工作中,城区、城郊所有重点建筑工地全部落实了“六个百分之百”防尘抑尘措施;在加强煤炭市场管理工作中,加快推进了煤炭一级销售市场建设,加大了城区销售网点整顿力度,对所有进入天水市的煤炭全部进行抽检,确保硫分灰分达到规定标准;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去年加快淘汰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全市共环保检测机动车73165辆,核发环保标志78695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828辆,占省上下达任务的248%;启动了市级机动车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强化了重点涉气企业管理,开展了生产现场环境综合治理;对所有重点涉气污染源进行蹲点驻守,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和部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格局,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

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依据《甘肃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2016年,全面实施《天水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分工,督促责任落实。认真开展25度以上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属性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从执法力度上也能反映出天水市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强力推进。据介绍,2016年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除中央环保督察查处的案件外,全市共立案187起,其中行政处罚100家,处罚303万元,查封42家,关闭取缔40家,法院强制执行1件,移送公安部门4起,在全社会形成了有力震撼。此外,今年以来,全市已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78起,其中行政处罚32家,罚款122.1278万元,查封145件(其中查封燃煤锅炉142家),停产1家,促进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除了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近年来,天水市还扎实深入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开展系列宣传,在全市举办大型环保集中宣传活动,并利用报纸、短信、出租车LED屏、市区大型LED屏、环保网站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加大对新环保法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后人的民心工程,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才有可能把环保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作千秋伟业来精雕细琢,正是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天水市今年积极推行了对环境保护的“八项机制”和治理污染的“十大工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蓝图有了,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施后,天水市将有效提升城市“气质”,在碧水蓝天、绿树环绕中,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也将呼吸到更为清新的空气。

强力推进环境保护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新闻推荐

甘谷县 打造十公里文化长廊

本报讯【通讯员王慧敏】近日,甘谷县大像山镇组织县文联、县美术家协会、县书法家协会联合创作十公里文化长廊,正在大像山镇五里铺村至二十里铺村路段如火如荼地开展。据了解,大像山镇结合县情实...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