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廉政故事王权:不依附权势,不畏惧权势

民族日报 2017-06-30 09:06 大字

王权(1822-1905)字心如,号笠云,伏羌县(今甘谷县)人。《续伏羌县志》载:王权“少小能文,稿脱手,辄惊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王权乡试中举,先后主讲兰山等书院。咸丰八年(1858),选派文县教谕,多次平息民族纠纷。咸丰十一年(1861),藏民酝酿事变,一时朝野震恐。王权见状,慨然率生员萧继先遍走三十余寨,说服事变主事人,藏人首领素闻王权廉直,深为敬佩,“凡两往,事平息”。

清同治九年(1870),任陕西延长知县,广惠寡取,倡导节约,力革旧弊,自理文簿,设粥厂十余处,散棉衣数百件,清积狱,除奸邪,招抚外流,平息民冤;发耕牛,分籽种,开荒田,发展农业。同治十三年(1874)任兴平知县,为死于战乱而有节义者建坊,为士子参加乡、会试捐银千两,取息予助;省节浮费,买马五十匹,让城郊居民畜养,平时谁养谁用,一旦有差,再付料费应支差役。光绪三年(1877),关中发生饥荒,力请上司籴谷赈救,又捐私俸,开厂舍粥,救济黎民。光绪七年(1881),他将兴平县灾情如实上陈,力请减免租税,并将年荒流亡情况列报。此事触怒抚院,将其革职,百姓知情,聚众抚院泣涕呼请挽留,巡抚恐招民怨,又复原职。到兴平后,免去渭河水毁田地空粮,禁止多种不合理索求。陕甘总督左宗棠路过时,王权叩迎于途,左下车扶起说:“足下是陇右读书人,宰相不为知县令下车,特为读书人下车。”二人随即留谈。左给陕西巡抚信中说:“王权学问人品当代罕有,而吏治尤为陕甘第一。”光绪十年(1884),任富平知县。

王权生平最恨狐假虎威之人,对于倚势逞恶,鱼肉百姓的事严惩不贷。他不依附权势,也不畏惧权势。在兴平任上,一驻藏大臣路过兴平,王权依礼尽心接待,可随从仆人竟勒索钱财,王权闻讯,拍案而起,也不管他身后是谁,拉来就是一顿板子。其耿直为当时官吏所罕有。

王权从富平离任回乡时,富平士民要为其“撰述政绩,制成锦屏,作郊亭饯别献礼”,王权严厉指责此乃“颂以标榜之文,奉以过量之名”。他对百姓说,做点利民之事,这是县令的职责,不必“报”,也不应该“报”,如果一定要感激回报的话,最好的办法不是立碑制屏,而是“思其人,服其教,相与力农桑,戒争斗,敦孝弟,远弄辟,使狱讼日以息,风俗日以醇,则所以报官者大矣”。途经兴平时,兴平父老夹道欢迎者数千人,同声呼喊“几载盼归来”。光绪三十年(1904)秋,兴平父老感王权政德,为其立生祠于槐树巷。

王权一生著述颇丰,是“同光”年间陕甘享有盛名的学者。王权生性耿直,生平无饮食、衣服、舆马、珍玩之好,终身以艰苦为磨砺之资。济人赴义,倾囊不惜,与人交往谦而有礼,对朋辈过失能敬诚开导,时常教育学子做人要敦品励行,崇尚气节。王权逝世后,“远近吊者,鲜不叹息失声”。乡间父老曾在县城西关为其立《文献千秋》碑。

(来源:甘肃廉政网)

新闻推荐

甘谷幸福农家乐见闻

特约记者史载占地200平方米的长方形荷花池内,映日荷花雅而不艳;8000余平方米的柏杨树林里,百鸟和鸣;无公害生态型蔬菜园里,红艳艳的西红柿、黑溜溜的茄子、绿油油的架豆王,展示着各自的妩媚;整...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