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谷:为基层党组织“壮骨强筋” 特约记者 李小哲

天水日报 2014-09-01 13:25 大字

一个个昔日的“后进”村,在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中,历经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从“后进”变为有发展“后劲”,这一变,得益于甘谷县突出问题导向、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力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晋档升级,为基层党组织“壮骨强筋”。

“专家会诊团”把脉问诊找“病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甘谷县高度重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将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班子配备、制度建设、致富能力、服务水平等8类问题,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从组织部、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抽调21名科级干部,分类组成“专家会诊团”7个,有计划、有步骤地对6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调研摸底,集中会诊,分类排队,制订出台了全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总体方案》,明确了整顿目标、方法步骤和重点任务。

“其实,这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都是被一些小伤小病拖‘坏\’了‘筋骨\’,但就是这些小病,拖住了发展的步伐,导致群众的意见很大。”一位参与整顿活动的干部说。

建好“病历”,多方联动促转化。

“我县按照‘一库四有\’(一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信息库。四有:有整顿工作方案、有整顿工作任务书、有抽查意见反馈表、有工作进展情况表)要求,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挂号\’,建了‘病历\’,实行整顿销号制,整顿一个、提升一个、销号一个。”甘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庆学如是说。

此外,该县还全面推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挂点包抓、转化销号、考核问效“三大联动机制”,12名县级领导干部各确定了2—1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挂点联系;确保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有一名县级党员领导挂点,有一名党委成员包抓,有一名县委督导组成员指导;积极推行双联单位到村共建转化责任制。目前,6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基本得到转化提升。

对症下药,“壮骨强筋”破难题。

该县结合双联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表现出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分类施治。下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15名,从致富能手、民营企业负责人、农民经纪人中新选拔优秀村干部3名,调整村干部8名;举办了软弱涣散机关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真正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培元固本,“壮骨强筋”。

古坡乡瓦泉峪村地处甘谷南部山区,是该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长期以来群众对村班子意见很大。“经过整顿,村党支部变了样,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先后和双联单位联系,硬化了村内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尤其是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现在群众的心齐了,发展问题就不愁了。”在新建的村委阵地,当了13年村支书的王增喜说。

据统计,整顿活动以来,该县共落实专项资金41万元,对8个面积偏小、年久失修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00多个;创建富民示范点28个,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10多期,培训群众2万多人(次);整合“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公农路建设、水利设施、产业项目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发展果园260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23户,引进推广旱作小麦、马铃薯等新品种1500多亩。

新闻推荐

甘谷:小巷深处映民生本报记者席国平

“以前,这里离城区非常近,可进出两难,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溅、雪天溜滑滑。但现在不一样了,村舍主干巷道全部硬化,不仅路好走了,垃圾、污水也不见了。”在甘谷县大像山镇蒋家庄居住10多年的王祖...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