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谷“打工经济”华丽转身程喜明 特约记者 史载

天水日报 2014-09-17 13:23 大字

董川村以前是甘谷县干旱缺水的贫困村。如今,走进这个在全县响当当的村庄,街道笔直整洁,小康房鳞次栉比,自来水、冰箱、小车等已成农家寻常之物。经过多年外出创业,董川人已建起大小建筑队10多个,人均纯收入中的70%以上来自劳务输出。董川村的发展,正是甘谷劳务经历“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输出→引回→反哺”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

甘谷每年有10万多名农民东出西进创业、南下北上挣钱,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产生了四大效应。一是“挣了票子”。如今,该县外出农民每年挣回10多个亿。农民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电视、电话、汽车、楼房等现代文明成果。二是“活了脑子”。外出务工人员在见了大世面后,心胸、视野开阔了,不再计较鸡毛蒜皮的得失,邻里纠纷大量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一批通过劳务输出发家致富的人,还纷纷捐钱捐物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三是“创了路子”。不少人利用积累的资金和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返乡二次创业。近几年来,全县致富能人3万多人“洗脚上岸”,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二、三产业,更多的人从单凭体力打工到掌握一技之长向立身创业转变。四是“富了村子”。由于每年输出劳动力10万多人,为本地腾出了地、节约了水、省下了粮,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县农村形成了每户有一个劳力外出挣钱,有一个劳力从事种植业,有一个劳力从事养殖业,所谓的“青壮劳力闯市场,妇女老人种养忙”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农民纯收入增长较快,像董川村一样,靠打工完成资本积累的富裕村,在甘谷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全市旱作农业秋覆膜推进会在甘谷召开

本报讯【记者马放】10月21日,全市旱作农业秋覆膜推进会在甘谷县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秋覆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前段全市秋覆膜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任...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