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谷脊兽房屋的冠冕

兰州日报 2014-03-30 17:46 大字

真正的艺术来源于民间。

而在古代,一些封建士大夫瞧不起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轻蔑地称之为“奇技淫巧”。劳动人民自己又觉得太希松平常,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艺术创作,只以“下苦的”来自嘲。于是真正地艺术就这样湮没了千百年,只有在新时期和风细雨地滋润下,艺术之苗才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初春的武山,仍然是春寒料峭。坐在岳父家的热炕上,品着醇香甘甜的罐罐茶,遥望窗外,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黛灰色的山峦;近处透过光秃秃枝干掩映下的邻家屋舍,我看见一只鸽子高贵地站在那屋脊上,它昂首挺胸、亭亭玉立。

我觉得还是古人能言简意赅反映和描绘出事物本质。如郑板桥所作的对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仅仅十来个字,就写出了冬、夏各自的景致及特色。这尚未发出枝叶的树干也许就像一幅素描画一样,同样有着它独特的景致。

第二天一大早,我同样重复着喝罐罐茶,遥望窗外的过程。我蓦地发现那只鸽子还在那里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时我又想,一整天了那只鸽子怎么还是一个姿势,不变换一下姿态呢?我眨了眨眼,这才发现那只“鸽子”竟然是一只烧制的白瓷鸽,所以它一动不动地站着。再仔细一看,原来在屋脊的另一端,还同样站着一只鸽子。经过询问岳父得知,那两只“鸽子”原来是邻居翻修新房时,从甘谷买来的脊兽。真是太逼真了,再看那两只鸽子站在房顶,像是咕咕有声地在互相对话。

回到兰州后,经网上查阅,发现甘谷脊兽于2006年列为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再回味一下那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鸽子,甘谷脊兽果然名符其实。

脊兽的出现,也许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个见证。想一想,人们走出大地湾那样低矮的半穴居,对于居住环境已不再是仅仅可以遮风避雨,更多地是除了舒适以外,还有着对美的要求。这就要在新房建成后,还要在屋脊上安放一些瑞兽,它除了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外,更多地是起到装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试想一幢新房建好后,安放了脊兽,会更加显得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难怪建筑学家梁思成说:“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甘谷脊兽就地取材,当地富有红壤土,烧制脊兽要选用上乘的优质红土,碾碎后浸泡于水池中达半月之久,使土中的碱份完全溶于水中,然后挖出泥土晾晒,以增加泥的柔韧性。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成型、捏画、雕刻,因为这完全是纯手工操作,靠得就是个人的技艺与天赋。制作过程中可用捏、塑、镂、刻、雕等手法。最后则是用火煅烧,因此可以说甘谷脊兽是土与火的精灵。

也许正因为甘谷脊兽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操作,所以它有着单一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又因为手工操作,所以它形成不了大规模的成批量的生产。想一想农闲时,农家小院中烧制脊兽的熊熊炉火,映红了夜空,也映红的农人的心,使他们的小日子也像这炉火一样红红火火。如今,甘谷脊兽近处已销往武山、陇西、天水、秦安、通渭等地,远处已销往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巍巍大象山,像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镶嵌于甘谷。山上庙宇如林、绿瓦红柱、翘角飞檐,庙宇之上的脊兽像是在俯瞰着甘谷县城。昔日,在丝绸之路上奔走的僧侣也许曾在此打尖修整,以弘扬佛法。也许他们想不到,就是这屋脊上的脊兽也已传播到四方。

这种传播也是人们向上向美的一种追求,人们走出大地湾的半穴居,到了甘谷出现了脊兽,脊兽又传播到四方。另外脊兽都有好听的名字,如凤凰展翅,锦上添花,仙鹤延年,金鱼戏莲,莲生贵子,月宫玉兔、孔雀戏牡丹、鸳鸯闹莲等,我们从这名字中,就能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新闻推荐

魏绍武书法赏析

近年收藏到魏绍武先生书法对联一副,书之内容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魏绍武先生的外孙与我曾是柏道路小学同班同学,所以我称呼先生为“魏爷”。那时我们还小,只顾嬉闹,并未太多留意。只听同学讲,家中...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