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基层供销社的大“转身”

甘肃日报 2013-12-11 20:04 大字

一个基层供销社的大“转身”

一个基层供销社的大“转身”——甘谷县供销社依托项目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  伏润之

前几天路过甘谷县磐安镇,恰逢赶集,在路边一家超市购物时发现,琳琅满目的货物丝毫不比县城逊色,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超市上方悬挂的供销社的牌子让人感到意外,曾经举步维艰的供销社又火爆起来了。

通过记者深入了解后得知,甘谷县供销社改制后,以市场为导向,盘活资产,依托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充满朝气的“活路子”。

以市场为导向

经历了计划经济的繁荣,全国供销社在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逐渐“没落”。甘谷也不例外,2002年前后,供销社的员工基本脱离岗位,三十铺分销店里只留下3个人。

2002年,甘谷县供销社改制后,保留了固定资产。如何让供销社“旺起来”成为大家思考的焦点,因为供销社仅仅提供一些日需品的运营模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磐安镇三十里铺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2000年时,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三十铺供销社分销店几乎倒闭,农民对供销合作社完全失去信心。2007年,磐安供销社三十铺综合服务社成立,和以往的供销社不同,综合服务社以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为起点,引入流通经纪人协会,成立资金互助社,为入股社员提供小额资金服务。在供销社的带动下,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

郭胜明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家里有6口人,加入合作社之前靠路边的小生意养家糊口。加入合作社之后,他把自家2亩地全部种植韭菜,当年增收2万元。在供销社的帮助下,他又办起了辣椒加工坊。他说,供销社以往简单的经营吸引不了农户,而通过让农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赚钱的方式运营,大家都愿意加入。

可以看到,这个基层供销社分销店的发展逻辑是,以生活服务取信于民,以专业合作社服务于民,又将综合服务与专业服务结合起来,用专业支撑农民创收发展的杠杆。

而记者先前看到的超市,则属于磐安供销社发展的另一个思路,建立市场,盘活资产。2003年,磐安供销社负资产200万元。甘谷县供销社主任张文新带人拆除旧供销社的库房,修建起市场。有人说,镇子的市场,没必要建太大。张文新却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对商品的需求也将逐渐提高。

“不进县城,就能逛超市。”这是当时供销社提出的口号,镇子上最大的商贸一体化市场建成后短短几年,磐安供销社资产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2012年,甘谷供销社牵头领办的专业社50个,入社社员6320多人,带动农户15100多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个,注册商标13个,甘谷线辣椒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特色商品基地7个,面积达3万亩,年推销农产品4.6亿元,帮助农民增收1.3亿元。

以项目建设为引擎

“紧抓市场脉搏,供销社‘活\’过来了,依托大项目,供销社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突破。”甘谷县委副书记李尚平如是说。

2012年,甘谷县供销社牵头引进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518亩,规划建筑面积113.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3亿元,主要包括综合商贸区、汽贸汽配区、仓储货运区、农产品物流区、综合服务区五大板块和客运、会展、管理、信息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检疫检测六大中心。该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入住商户3600余家,年实现物流产值9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多个。

在初具规模的浙江商贸城内记者看到,漂亮的商贸城内手扶电梯连接每一个角落,内装修正在进行。工人说,这将是甘谷县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齐全的卖场。

作为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甘谷县供销社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运作方式得到一致认可。据介绍,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续建浙江商贸城二期工程,力争完成4万平方米精品馆和3万平方米星级酒店建设,于2014年底竣工运营。开工新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甘谷客运中心、陇东南汽配城和陇东南汽贸城项目。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1-2家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服务陇东南、辐射大西北的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

从服务“三农”到争取项目建设,甘谷县供销社完成了一个基层供销社扭亏为盈的“转身”。2012年底,全县供销社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35亿元,全系统资产总额9921万元,商品销售总额5.21亿元,实现净利润86万元。

新闻推荐

因地蓄锐 秦人发祥于陇右

因地蓄锐秦人发祥于陇右大堡子山遗址发掘现场“乐器坑”出土的甬钟“乐器坑”出土的铜虎“乐器坑”出土的石罄大堡子山遗址远景(本栏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甘肃省博物馆藏垂鳞纹秦公铜鼎绚丽甘肃本报...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