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劳务经济为甘谷输“血”供“氧” 程喜明 特约记者 史载

天水日报 2013-12-12 13:58 大字

“我今年去内蒙古鄂尔多斯搞劳务,说实话,好着呢,连来带去9个月时间,毛收入7万元,是我种地毛收入的近20倍。”甘谷县八里湾乡魏家岔村农民程有前说这话时一脸的成就感。这只是甘谷劳务经济的一个缩影。

甘谷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两多两少”使得一方水土难于养育一方人。为此,甘谷农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半年劳动半年跑,半年不跑吃不饱”的现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在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北上南下搞劳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甘谷县委、县政府大打劳务经济牌,让劳务经济的滚滚财源为这方贫脊的黄土地输“血”供“养”,增加造血功能,县上采取强有力举措,使全县劳务输转实现4个转变,一是由散兵游勇型向集团军作战型转变,二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由苦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四是由打工型向老板型转变。目前,甘谷县已有大大小小的老板近千名,由这些老板年输转劳动力1万名以上,由政府有组织年输转剩余劳动力8万人以上,年劳务总收入连续5年超过10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

目前,劳务经济已成为甘谷农民的“铁杆庄稼”,成为农民建设小康的“摇钱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不设“围墙”天地宽 ——甘谷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纪实本报记者席国平

“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请到第三个窗口办理审核后马上为您办理;手续全部办好了,请拿好自己的资料和证件……”这是记者在新投入运行的甘谷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听到的话语。采访中,不到5分钟时间...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