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谷:十年铸造“果业梦”本报记者 席国平

天水日报 2013-07-10 08:34 大字

10年前,在甘谷县的果业发展史上,规模建园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十年后,这个设想不仅变为现实,果业种植俨然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当家产业。该县果业局局长董宝玉说:“上世纪末,个别企业和少数人开始流转土地只是一种尝试,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尝试和实践,经过近10年的努力,甘谷县已成为拥有30多家生产销售企业、100多名培育专家、20多个合作社的果业大县。”

记者手头有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底,甘谷县果园总面积64.92万亩,其中以苹果为主的鲜果40.83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24.09万亩,果品总产量达19.23万吨,果品总产值达7亿元。

提起甘谷县果业发展的起始,远的不说,就近10年里的发展变化,安远镇店子村在全县率先开启了果业致富的先河。该县果业局副局长蒋旭明说:“店子村历来在农业发展上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川道区2200多亩山旱地曾经一次性变成了平展的水浇地;全村1000余亩欠收地曾经在一年内全部变成了‘生金地\’;全村300余亩荒弃地全部变成了‘万元田\’。在店子村,寸金买不来寸土一点都不假。”

10多年前,店子村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水浇地里全部栽上了富士苹果,同时,该村群众在科技种植、科学建园上下功夫,不到五年的时间,苹果成了全村人走致富路的一条捷径,小小苹果树成了店子人的大产业。该村从事教师职业的杨岁虎给记者这样描述:“店子人,不出远门但能赚到外商的钱,自家果园就是‘绿色银行\’,店子人赚的是放心钱、算的是舒心账”。据悉,店子村的苹果品牌已获农业部绿色A级认证,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570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户均收入5.5万元,店子村因果树而跻身于甘谷乃至周边县区闻名遐迩的小康村,也因此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的称号,其基地被确定为全国标准果园。

无独有偶,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该村花牛苹果的种植历史迄今十年有余。村民王中全是该村苹果种植的能手。他告诉记者,四十铺村自2005年开展标准化建园以来,通过土地流转,邀请专家、赴外地考察等,从更新的理念和更科学的种植模式入手,将原来的山地土果园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来的干涸地进行修整灌溉。目前,该村苹果园地面积120亩,其中2005年定植的100亩已全部挂果,2012年全园苹果产量26多万斤,产值达68万元。据王中全讲,改造之初,虽然部分农户因种地收益甚微,个别区域还是出现了果树荒芜地,在经过他和一些村民的不懈努力,全村人逐渐看到了标准化建园的希望,慢慢尝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甜头,四十铺村终于建成了生产苹果的标准化示范园。四十铺果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示范带动了周边4个自然村120多人走农业集约化生产之路,不仅拉动了劳务、化肥、农药、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2011年,王中全等人还成立了磐安镇具有代表性的“甘谷县花牛王苹果专业合作社”,可以说,四十铺村把标准化建园这个明确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而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成就了该村的苹果梦。

如果说“建设标准化果业示范园”是甘谷县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那么甘谷县推进“基地+农户+公司”模式则是一个关于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的宏伟蓝本。

“始终坚持‘川区抓蔬菜、浅山抓果椒\’的发展思路,将奋斗果业大县的总体目标凝聚成广大果农内心的强烈愿望,大踏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县果业局副局长蒋旭明接着讲:“近年来,甘谷县根据县域实情,大力扶持、发展林果产业,在建设中,实行基地建设统一规划,果苗栽植科学管理,市场销售规范运营,把建园和品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是甘谷县建园致富的最大特点。”

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铺村、安远镇店子村作为川区建园的一个样本,白家湾乡却有另一番天地。10年前的白家湾乡是一个土地贫瘠、作物种植传统,农业产业单一的乡镇,而现在立足白家湾乡的中梁、东梁、西梁一带,满目的果园覆盖着大片大片的梯田——这是该乡从聚合资源、连片开发到后来的整流域推进和整流域开发的一个壮举,而正是这个壮举让白家湾乡成了果园发展得天独厚的“福地”。乡党委书记巩彩环对记者讲,以前,这里的确是甘谷县南部山区较为贫穷的地方,作为没有致富产业、没有赚钱门路、没有致富能人的三无村落,随着土地梯田化,果业园区化,白家湾乡阴温的气候成了全县种植林果的首选地带。

路子对头,致富不愁,目前,白家湾乡中梁、东梁已经实现了果园全覆盖,户均收入在3至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万元以上……

沿着磐安镇、白家湾乡、武家河乡一路往北行走,以中梁、东梁、西梁、北坡寺、原家庄为主的南后山区整整一百余里的跨越,一百余里的延伸和一百余里的辐射,果园基地一块连接着一块,成为屹立于甘谷南部山区的一道依赖果业致富的“金色屏障”。

甘谷县委副书记李尚平说:“近年来,甘谷县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规模建园,实行跨乡连片规划、按流域整体推进、集中建办大园区、规模发展产业带的思路,大力发展和新建了一大批果品生产基地,近五年全县每年新建果园均在5万亩以上。”据记者了解,截至2012年底,甘谷县果园总面积达64.92万亩,果品总产值7.02亿元,甘谷县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8个苹果重点县之一,11个果园被列为全省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甘谷苹果的牌子多年前就叫响了,种植规模也有了,但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销售。”面对记者的采访,甘谷县果树专家魏全力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甘谷县是世界两大元帅系优质苹果(美国华盛顿州“蛇果”和中国天水“花牛”)的产地之一,花牛、红富士都是甘谷苹果的代表性产品,果形高桩端正,色泽鲜艳,含糖量高,而且蜡质层厚,较耐贮运;红富士苹果个大,着色好,含糖量高,被客商誉为“糖心富士”。

“建园靠财力,管园靠人力,建管还得全县上下多管齐下。”甘谷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文禄如是说。甘谷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果品产业的投资力度,用于果园建设的补助资金每年都在300万元以上。王文禄说:“围绕老果园改造和新果园发展,水利部门配套实施和维修灌渠,新建了提灌和高位水池;农业部门实施地膜洋芋和双垄沟玉米种植与新建果园相结合,解决了幼树覆膜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解决了果园渠系配套;交通部门实施的农路建设项目都优先安排新建果园村,有效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梯田建设项目,先整流域修梯田,再建果园。”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以来,甘谷县一直是市林业局表彰的全市果品基地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该县连续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所选送的苹果、花椒样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展销评比中获得大奖。从一个关于果业大县的设想出发,从一个10年铸就的梦想出发,甘谷县的“果业梦”已初见辉煌。

新闻推荐

白家湾乡抗洪救灾二三事 刘燕特约记者史载

苟家岘村村民王录喜家院子前的护院大堤倒塌了,紧靠大堤的西房出现30多公分的裂缝;白家湾村村民赵顺奎的房子差点被水冲走;双肠村山体滑坡,居住在9个台阶上的45户村民成了“孤”村……这是7·21暴雨...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