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的花园村庄 □本报记者 党小军 胡丽霞

天水日报 2013-05-19 08:35 大字

◆圆梦记◆

山乡巨变,小山村华丽转身

“老头儿,不成材,幼刁顽,壮运乖……亡秦卖药躲劫灾,冰霜三十摧魂魄。忙忙碌碌为家乡,疯疯颠颠笑世态。”5月6日,大山深处的谢家沟艳阳高照,正在建设的通村公路热火朝天,热闹的工地上高亢的道情直冲云霄。

循着歌声向前,一座花园般的小山村呈现在记者面前。座座粉墙黛瓦的新居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条条通村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农家院户,新修建的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好一派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景象。

在村子中央的舞台上,一个大大的LED屏正在播放着谢家沟社火表演的视频,欢庆的锣鼓透过屏幕回响在村庄的上空。村里的画匠正为舞台门头上“百花齐放”四个大字描金,舞台两边“国富民强山乡百花齐吐艳,政通人和村庄万木共争荣”的对联透露着人们告别贫困生活的欢愉。

“这幅对联是谢家沟人发自内心的咏叹!”八里湾乡党委书记裴春圃提到谢家沟,脸上绽放着由衷的自豪。他告诉记者,谢家沟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确实可以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如果将十年前谢家沟的照片摆在人们面前,恐怕谁也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

“以前的谢家沟穷啊,说起来就是眼泪,娃们说个媳妇都难心!”在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谢锁定老人的印象里,谢家村由于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农民只能守着几亩薄田看天吃饭。赶驴出山,稍不小心驴都会失蹄从路上滚下去。村里精干漂亮的姑娘都想嫁到外面,渴盼爱情的少年费尽了心思也很难从村外“哄”来一个媳妇。偏远、落后、贫穷,成了谢家沟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屈辱记忆,成了谢家沟人难言的痛。

村民们传说,甘谷一位非常知名的风水先生曾评价谢家沟“山势回环、左拥右抱”,是个聚宝的好地方,但贫穷和偏远让人们将这个美好的向往深深地压在心底。“风水好”虽给人们带来心理愉悦,但毕竟是“空中楼阁”。如今,当梦想成真时,人们更多的是感恩于近年来党和政府惠农的好政策以及致富带头人给家乡做出的无私奉献。

“谢家沟从2012年元旦后,仅修路就投入了200万元,铺设了村里的主干道水泥路近5公里,而且全部加装了护栏,硬化偏僻小道近6公里。其他诸如修建群众文化中心,建设LED多媒体舞台,组建社火队等更是费用繁杂。”裴春圃说,村里还计划在水泥路两边装上路灯,这对于一个只有1000余人的小山村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裴春圃说,谢家沟庞大的建设费用部分来自于国家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更多则是谢家沟的“双联”帮扶单位“甘肃省赤诚建筑有限公司”提供的。该公司的总经理正是土生土长的谢家沟人谢平子。他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垫付了超过200万元资金,更是将自己的建筑队从内蒙古的一处建设工地直接带回了老家担当建设主力。

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谢家沟变了,可这才只是开始。在裴春圃和谢平子的心里,对于谢家沟有着更大的梦想和规划。他们计划着通过已经实施的各级土地整治项目,以土地流转等项目在谢家沟逐步推广林果种植,让谢家沟“春赏花、夏醉绿、秋享果、冬品乐”,在春天成为甘谷的“后花园”,在夏秋两季则是硕果飘香的“果园”乡村,把城里人吸引到这里来,将谢家沟打造成甘谷休闲旅游的一方好去处。

◆筑梦记◆

致富带头人的乡土情怀

“肩挑着希望,心揣日月星辰,

摘一朵月季花,身心滋润芳香,

火红的辣椒挂满城镇乡村。

华夏第一县,和谐家似锦……”

身为成功人士的谢平子有很多梦想,可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乡邻们致富,投资家乡建设。和许多渴盼报效家乡的甘谷企业家一样,他相信“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华夏第一县,和谐家似锦”的美好愿景。

18岁时,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谢平子从学校毕业后,到兰州学做建材生意,凭着甘谷人特有的聪明和精神头,他很快就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不久他成立了一支由老乡们组成的工程队,走南闯北承接工程。公司壮大后,他将更多的乡亲带进公司,共同走向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青壮劳力相对有了固定的收入,然而谢平子的乡土梦不仅仅是这些,改变山村的贫穷面貌一直在他心底盘旋着。

2012年春节过后,谢平子带着200万元的巨额资金,带着自己的工程队和对改变家乡面貌的满怀热情启动了谢家沟的道路硬化项目。

或许是长久以来的贫苦压制了谢家沟人的梦想和热情,谢平子的这一义举非但没有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一些村民还因为拆迁和土地占用问题骂声不绝。然而,这些并没有打退谢平子建设家乡的热情,他和村干部耐心地登门商谈,一次两次……十六次,他的诚心终于所有的乡亲。

为了提高村民们现代化农村发展的意识,他挑选了10位村民,带他们到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旅游参观,开阔眼。这些几乎没有走出大山的老乡们在这次旅行当中尝试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吃海鲜,第一次见识如今的新农村……曾参与那次旅行的村民谢尚义说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我从来没想到农村也会发展的那么好。”

从“平子”到“谢总”,谢平子的称呼在村民们的口中发生了变化,村民们敬重的不是他的富有,而是他处事的公正、严谨和一颗报效家乡的拳拳赤子心。从2012年春节修路到现在整个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谢平子实现了自己建设家乡的梦想,也践行了甘谷人有精神心有根的精神品质。

“华夏第一县,和谐家似锦……宏伟的蓝图,铭刻在心里,咱甘谷人有精神心有根!”站在谢家沟的山顶,飘荡在乡村的歌声已不再是悲苦的道情,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赞美。

◆追梦记◆

致富路上的精神力量

“热血映照肝胆,汗水浇灌命运,尚武有大将,崇文有儿孙……”

再卑微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心愿,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成长改天换地的梦想,谢家沟人也不例外,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他们始终没有舍弃文化的根。

甘谷人向来讲究“精神”,这“精神”内涵丰富,如坚韧、团结等,但“崇文尚武”是重中之重。重到一代代谢家沟人将它作为溶入血液的信仰,也将其作为山里人的出路和希望。谢家沟人“崇文”就是读书修德,尚武则主要体现在热衷武术和社火等传统文化活动。

在谢家沟,有两处建筑最为牢靠和醒目,一处是村里的小学校,一处是群众文化中心,这两座建筑承载着谢家沟人“崇文尚武”的梦想。

谢家沟村支书谢尚义清楚地记得,2012年春节过后,村里搞建设,村民们首先提出先加固小学校西面的护坡。

小学校需要加固的护坡高约30米,长约50米,是谢家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施工量最小的一部分,但却是甘肃赤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子和施工队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为了使护坡更加牢靠稳固,施工队在加固护坡的过程中采用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浇筑加固工艺。加固护坡,靠实了谢家沟人“崇文”的渴望。

谢家沟人对“尚武”的热情也从未减淡,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决定重振谢家沟社火的声威。2012年,经致富带头人谢平子、谢虎威等人支持,一支由150位村民组成的社火队全新亮相。这支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社火队包括甘谷战鼓、太平鼓、舞狮、舞龙等八个方阵,涵盖武术、甘谷小曲等众多传统文艺门类,在龙年正月十四甘谷高台秧歌社火汇演上一经亮相,立刻博得了甘谷县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谢家沟对“崇文尚武”的追求就像一个引子,它是谢家沟甚至甘谷县致富路上不竭的精神动力,也像歌里唱的“甘谷人有精神心有根”,这“崇文尚武”的追求,是他们赖以成长的“根”。

“饥了吃上松柏籽,渴了自奔上清泉。

夜梦回转一觉眠,叫我落两日清闲。”

二十年前,当甘谷县八里湾乡谢家沟村的谢平子和其他货郎挑着针头线脑准备外出寻觅生计时,身后传来村里老盲人悲戚悠长的甘谷道情,这种甘谷独有的歌声中充满悲凉、茫然,浸透着老乡们靠天吃饭的无奈。

谢家沟村距离甘谷县城约十多公里,这十多里的山路却将这座小山村和县城割裂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当甘谷县大部分乡镇在新农村的优惠政策下向小康生活迈进时,谢家沟的老乡们仍然在为生计愁眉不展。

“热血映照肝胆,汗水浇灌命运,入心的道情唱出亲情的乡音……咱甘谷人有精神心有根。”2013年立夏前,当我们在这激越的歌声中,又一次来到甘谷县八里湾乡谢家沟村时却发现,短短三年的时间,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美丽的乡村公园。山村巨变的背后是甘谷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以及致富带头人造福故乡的善举。

“人有精神心有根”,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谢家沟人正在用汗水,以浓烈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中国梦”画卷……

新闻推荐

农民党员成为“小康甘谷”领头雁 余虎全特约记者史载

甘谷县注重把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乡土科技人才培养成党员,同时将有一定专业特长本领的党员培养成优秀乡土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800多名农村共产党员成为农业、工业、商业等多条致富路上的领...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