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从安居开始 ——甘谷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保障房纪实

天水日报 2012-08-04 14:59 大字

□记者姬旺芳

农村危房户住上小砖房、保障房圆百姓安居梦。

近日,记者在甘谷县城和一些乡镇采访,看得最多的是新居,听得最多的是笑声,感受最多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农村旧房改造和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帮助困难群众圆“安居梦”的“幸福工程”,是为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这一政策“阳光”是否真正“普照”到广大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推进情况如何?其实,甘谷县近年来把破解住房难问题作为事关民生福祉、体现民利的大事来抓,从组织领导、保障措施、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给予了全面布置和安排,在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同时,通过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全面整合,强力推进,亲情操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住有所居”问题,确保让全县困难群众都能住上安居房。

破败的土平房,最担心的就是老天下雨,雨大了怕房子倒,雨小了怕房漏水。为推进农村“危改”,给老百姓一个安全、舒适的“安乐窝”,近年来,甘谷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大举措来抓,并组织相关部门入村入户,摸清现状,查清底数,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2009-2011年,共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8900户,至去年,已下达补助资金5080.5万元。今年,甘谷被省上确定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点沿线“三线”整村整组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试点县、省级规范化示范县和村容村貌整治示范县。通过积极争取,省上分两批给甘谷县下达2012年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共2300户,目前改造任务已全部分解到15个乡镇,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农村“危改”,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住进了新砖房、楼房,过上了新生活。

定有所居,才能安居乐业,这是民众最普通的愿望。要让城市中的不同收入人群各得其所,或许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从近年来甘谷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提速提量”进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住房保障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而是更多实实在在的房源,让更多市民圆上住房梦的现实——康苑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已完工,通过公开摇号对康苑小区100套廉租住房全部落实到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70户家庭已入住;杨场安居小区廉租住房项目主体封顶17栋,908套,有526套通过公开抽号落实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五里铺安居小区廉租住房项目已主体封顶12栋,990套,已有632套通过公开抽号落实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杨场安居小区限价商品住房项目1号楼已达主体七层;西城金港小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限价商品住房255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0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3套,主体封顶3栋,168套;甘谷暖气片厂经济适应住房项目目前1号楼已达主体3层……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85万平方米3733套,总投资4.29亿元,纳入保障住户2865户。甘谷基本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供应体系,正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中高收入者购商品房,中低收入者和部分中等收入者购经济适用房,低收入者住公租房和廉租房”的良好局面。

千年古城展新姿,千家万户尽开颜。如今,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正在陇原大地亮丽崛起,甘谷,必将成为居住者自豪、外来者羡慕、投资者满意的乐园!

新闻推荐

乡村绽放文艺化 ——甘谷县大像山镇文化站采访速记

□记者姬旺芳书画室、民间工艺室、资源共享室……日前,记者在甘谷县大像山镇文化站采访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7个民间社团、38支文艺骨干、1000多名业余文艺队员,壮...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