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打卡!村里有了乡村书房 新泰市打造“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还建成近两千个文化站点

农村大众报 2020-11-12 18:28 大字

新泰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10月21日下午,新泰市谷里镇东高平村村民胡秀芸正用厨房流出来的“脏水”浇花。“这些洗菜做饭的脏水排进门外的净化器,水从净化器出来就可以直接浇花了。”胡秀芸说,厨房的“脏水”经过净化器7层过滤后变得清澈透明,她觉得“浇花都有点可惜”。

近年来,东高平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1万多米的路全部硬化到户,各类绿化苗木多了2万株,自来水入户基本实现“户户通”。今年,村里还给村内35户村民试点安装了35套污水净化装置和3个大型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全村生活垃圾也实现日产日清,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今年,我们以省、泰安、新泰三级乡村振兴‘1316’先行区创建为引领,通过503个美丽宜居乡村的示范带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整体水平。”新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玉海说。如今,新泰市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实现了“户户通”“巷巷通”;并形成“户集、村收、市清运处理”体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改厕建立起“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机制,提前一年通过山东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认定,被列为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乡村颜值高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

“我们这儿有城乡书房,没事就领着孩子去看书学习。”村庄一年一个样,翟镇金岭湖社区小湖村村民李庆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很大改变,身边的文化味越来越浓。

近年来,在建设全开放、不打烊的城市书房基础上,新泰市陆续在17个乡镇驻地建设乡村书房17个,人口较多的中心村、农村社区,建设乡村书房34个,构建完善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将城乡书房真正打造成新时代文明传习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

除了建有城乡书房,今年翟镇还通过建设新泰市乡贤文化博物馆,定期开展文化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制定村规民约、设立“四德榜”,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定期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人物,弘扬传统文化,倡树文明新风。

新泰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全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与此同时,新泰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纪念馆、省劳模肖光元“绿水青山”党性教育基地等;全市有条件的村庄则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记忆馆、非遗文化展馆、特色民俗馆、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站等文化活动场所,传递乡村正能量。

目前,新泰市建成8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974个文体小广场,“乡村书房”构建完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消夏晚会、庄户擂台赛、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常年不断。

乡村美了,文化兴了,村民的腰包也得鼓起来。

这两年,新泰市放城镇东石井村大放异彩。凭借自然风景优势,东石井村打造了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石井古镇文化旅游项目。昔日偏僻的小山村迅速蹿红,成了人们聚集打卡的“网红村”。如今的东石井村,不仅成为新泰市乡村旅游的“十朵金花”之一,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的东石井村村民也有了多重身份和多样收入,日子越来越红火。

而在泉沟镇、翟镇等采煤沉陷区的乡镇,“光伏农业”则成了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成了老百姓转型新农民的重要“窗口”。现在,新泰探索出“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路径,通过建设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示范基地项目,打造“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融合链。目前,农光互补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可实现发电收入5亿元,建成各类农业设施大棚9620个,年产优质蔬菜5万吨,解决1.5万人就业。

为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新泰市不仅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集聚效应的大园区农业,还大力挖掘休闲旅游农业等功能性农业的发展潜力,相继举办樱桃节、百合节、野菜论坛、香椿论坛、乡村民俗文化艺术周等产业推广活动,每年吸引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3个淘宝镇,7个淘宝村,107家骨干电商企业,776家农村电商服务站,3752家农民网店也随之兴起。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

通讯员赵洁陈亚林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从“扮靓”开始 新泰全域打造503个美丽宜居乡村

□赵洁陈亚林大片风光旖旎的田园、粉刷一新的房屋、环境优美的庭院、色彩鲜艳的墙绘……走进汶南镇李家楼村,仿佛...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