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医养融合 推进健康养老

青岛早报 2019-11-19 06:26 大字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明显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养老和护理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目前养老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但是养老服务资源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医养结合”是我国建设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重要结合点,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1月13日下午,市政协围绕“加快医养融合,推进健康养老”情况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

现状:

青岛市90%老人居家养老

11月13日下午,“加快医养融合,推进健康养老”双月协商座谈会前,相关领导及政协委员来到青岛市福彩养老院和新泰康养老院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调研。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带领大家观摩了病房、药房以及医疗设备等并作了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老人与医护人员相处融洽,“医养结合”的特色养老机制,作为青岛老年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对“医”“养”两方面的需求,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市是最早提出“医养结合”的城市,尤其是部分具有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成为青岛老年人卫生健康工作的特色基地,让老人就医看病更加便利。目前,青岛市养老主要采取“9073”模式,即90%的老人采取居家养老方式,7%的老人采取社区养老,3%的老人采取机构养老(养老院等)。截至2018年底,青岛市登记养老机构共计238家,共有养老床位6.5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35.42张。近年来,青岛市在“医养结合”上不断探索,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养老类型,初步实现了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声音>>>

●崂山区政协常委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特检科主任 姜志荣

大力推动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姜志荣表示,以目前的养老服务市场供给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大力推动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是解决失能、失智、失独和空巢老人照护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如何促进物业管理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的问题,姜志荣表示,一是应该出台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物业管理公司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对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涉及的关键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推进“物业公司或养老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融合式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形成集团化、区域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容的便利服务。二是加大优惠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通过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交由拥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运营。

●市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组宣处处长 姜玉兰

应深入挖掘农村养老资源

预计2020年,全球医养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9.3万亿美元,是2011年的2.8倍左右。姜玉兰表示,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有着良好的条件与基础,特别是农业农村资源广袤,农村地域面积占比75%,农村人口比重超过60%,具有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针对此问题,姜玉兰提出了深入挖掘乡村资源,保护开发特色产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采取措施利用广袤的农业农村资源做大做强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的建议。一是挖掘农村养老资源,利用好农村的闲置土地、房屋和人力资源。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充分挖掘闲置农村资源,利用闲置的农村住房和建筑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整合改造闲置农村资源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养老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资金支持,以及税费减免、水电气热费用优惠等政策扶持。二是发展健康食品产业,设立专项,建设青岛市特色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鼓励农技人员开展野生药用植物人工培育实验,科研人员开展特异活性成分研究。三是开拓健康旅游市场,将康养旅游纳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中,充分利用崂山矿泉、海水温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康养旅居旅游项目。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 宋大鹏

解决养老机构中缺“医”问题

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缺“医”的问题亟待解决,宋大鹏表示,现阶段医养结合的机构中,仍然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加之医疗环境的原因,导致养老机构中医疗行为不能充分开展。再就是养老机构中医疗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不能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关于这个问题,宋大鹏表示,应通过医养互助模式破解该问题,一是以医生团体为单位补充养老机构的医疗需求,养老机构中的患者均需要有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参予,如果由在职的医护人员来治疗,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二是以多点执业为契机,整合闲置医疗资源,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充分整合,引导医生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到养老机构中展开医疗工作,填补医养结合中医疗的不足。三是政策引导,调动积极性,市场调控,增收补缺。可以借鉴医院聘请专家的模式,利用县域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的闲置时间,填补到养老机构的医疗需求中。

●崂山区政协委员 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盛强

建立远程健康监控系统平台

盛强在会上表示,建立一套针对居家上门服务人员的服务时间监控、服务内容监控的统一管理制度迫在眉睫。他建议崂山区民政在青岛市12349平台上接入崂山区居家养老系统的呼援系统、或自行开发崂山区“居家养老呼援及管理平台系统”,给终端用户家中配备进、出门的刷卡机或人脸识别设施,并与区政府呼援系统联网。同时,成立比较高端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年人开展8小时服务或者是钟点服务。重点为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服务。

在为老年人服务中,健康服务要占很大的比重。可以推出远程健康监控系统平台,当老人的健康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本人或其子女,并且平台自动保存的老人健康数据,可以供老人就医时的医院参考。

●崂山区政协委员 青岛尚言艺术文化培训学校校长 邢洁

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品质

目前,崂山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格局基本形成。在基本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对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开始凸显。因此,邢洁认为,适应居民养老意愿及需求,科学布局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品质,应成为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重要方向。

针对此问题,邢洁表示,一是应着力打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提升专业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三是培养一批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服务于养老事业的热情、有不断提升和学习能力的管理团队,在福利待遇、社会荣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以优秀的管理人才来建设、经营、发展社区养老产业。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魏笑 通讯员 孙鑫

新闻推荐

生姜丰收 姜农欢喜

眼下正是生姜收获的季节,在新泰市西张庄镇小白沙村,近百亩姜田里一派忙碌景象,姜农们正抓紧抢收。今年的生姜块大饱满,村民们...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