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美丽蝶变 乡村振兴特色凸显 南下学习一周年“泰安之变” 之三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郑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去年8月,泰安市党政考察团前往“两山论”的发源地浙江湖州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发展经验。现如今随着泰安市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多底气,人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多期待。近日,包括新泰市羊流示范区在内的泰安市3个示范区入选“2019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名单,记者走进其中感受那里正在发生的改变。
村民增收有路径
产业振兴效果显
连日的降雨过后,在新泰市羊流镇惠美农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53岁的刘文莲一边拔着茶园里疯长的杂草,一边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虽然烈日当头,但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她并未倦怠,脚下的土地提供着日益丰厚的回报,儿子今年将结婚的喜讯更让她的脸上写满笑容。
伴随着土地流转,2013年示范园成立之初,刘文莲便来到这里,成为一名园丁。由于习惯了常年的农事劳动,这种转变自然而亲切,愈加丰厚的回报让她体会到了现代农业带给农民的实惠。“家里种了4亩地,不仅起早贪黑,而且还得搭种子、肥料,收成更得看天气。”刘文莲说,在当地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示范园后,她将家中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能拿到700元的流转费,除此之外,在示范园打工能为她带来更多收入。“在示范园里主要从事采茶、采摘、施肥、浇水和除草,农活基本上都随着季节走,包工按量时间自由,跟种地没啥区别。”刘文莲说,如今她每天干活的收入都在70元左右,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采茶,半天收入就能达到60元,相比以前种地时的不确定因素,在示范园打工让她实现了“旱涝保收”。刘文莲告诉记者,如今仅她家所在的官桥社区就有30多位村民在示范园里打工,成为中老年村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女儿已经出嫁,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今年也将结婚,生活更有盼头了。”刘文莲笑着说。
在刘文莲和同乡的身后,连片的丘陵地上分布着茶园、百合园、生态养殖区和旅游观光休闲区,近3万亩的惠美农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配套建设了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营销体系,每年的百合花开时节,这里迎来如织客流,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在这里形成集群,去年实现产值1.1亿元,利润4355万元。生产的鲜百合产品入选“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指定果蔬食材”。在羊流镇,各类农业特色产业园达到了6家。
“羊流镇有90个行政村、人口11万,三分之二的土地是丘陵。这里是有名的‘起重之乡’,起重机链条、链钩等产品行销全国。辖区内有起重企业362家,安置就业1.7万人。我们着眼三产融合,强化产业支撑,构建‘智能起重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的格局。”羊流镇副镇长杨承东说,该镇6个特色农业示范园与村民实现利益联结共享,各村成立劳务输出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进园区打工学技术,实现由农民到产业工人转变,带动周边26个村集体3.2万户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此,泰安市实施了“三个十”工程,大力助推发展十个产值过10亿元的优势产业、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粮食生产“十统一”,产业振兴步伐掷地有声,为乡村整体振兴奠定了基础。
生态振兴添底色
“美丽乡村”更亮丽
走进羊流镇官桥社区,一排排楼房挺立,墙面上喷涂的各色彩绘立体感十足。楼前房后,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络地聊着天,手中不停地编织着帽沿。再过一个月,小区里的近40栋居民楼将开通天然气,届时居民的生活将更加环保和便捷。“天然气开通后,水电气暖将全部齐全,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说起身边的变化,69岁的居民冀慎美告诉记者,以前出门晴天土、雨天泥,如今脚踩沥青路,下雨不沾泥。大家都搬进了敞亮的楼房,小区环境一天比一天美,村头竖立的“美丽乡村”铭牌是村民对如今生活的真实感受。“社区有村民3125人,近年来,我们持续对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民住上了新居,社区里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美丽乡村’越来越美。”官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郅型昌说。
在位于羊流镇驻地的羊祜公园,现代化的水幕喷泉搭配沿河美景,亮丽风情呈现在居民面前。作为镇上的一景,每天傍晚都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休闲娱乐。“辖区内有12条河流流经,治理前的许多河流河岸坍塌,加之养殖场密集,水体黑臭,居民避之不及。”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轻轻一脚下去,上亿年的鬼斧神工就给毁于一旦,再殷实的家底,...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