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的初心担当 抗台风护家园英雄谱

泰安日报 2019-08-14 08:27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贾风城 杨文洁 王玉

10日以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泰安市防汛防台风工作迎来重大考验。面对风力超强、雨量超大、范围超广、时间超长、破坏力超大的“利奇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齐心协力、战风斗雨,守望相助、修复家园,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秩序,谱写了一曲奋勇抗台的嘹亮赞歌。

?岳忠庆(前)在测量河道流量。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贾风城 摄

◆岳忠庆◆ 60岁水文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

风雨中,人们都往家跑,他们却要往外跑,还要到离洪水最近的地方去。他们就是被称为防汛“耳目和尖兵”的水文工作者。60岁的市水文局城区水文局北望水文站工程师岳忠庆是其中的一名老兵。

接到防御台风的工作通知时,岳忠庆也接到了市水文局批准退休的通知。他请缨到防汛测报一线进行值守,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13日上午,在北望水文站,趁着工作间隙岳忠庆在车上打了个盹儿。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同事有些不忍心叫醒他,“这几天太累了,想让他多睡会儿。”

城区水文局北望水文站是大汶河北支牟汶河上的国家基本水文监测站。自8月10日18时北望站监测断面开始涨水,全站职工24小时值班,连续作业,观测水位变化,实测河水流量,发布汛情信息。

城区水文局局长朱磊介绍,岳忠庆和同事主要负责北望水文站和3个巡测站的监测任务。虽然现在雨量水位实现自动观测,但汛期仍需人工对比观测,河道流量等数据则只能由人工监测。在完成监测后,他们要立刻赶回办公室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复核后报送,再根据洪水涨落情况安排下一次测流。

以北望水文站为例,办公室与大汶河上的监测点之间约7公里,完成一次测流过程需1小时左右。这次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11日晚水情最为紧张,按照要求,当时每隔1小时就要报送一次。当天晚上,岳忠庆和同事们几乎没有停歇,风雨中奔波在河流监测点和办公室之间,完成一次次测报,一夜不眠。

“起初,领导考虑到我的年纪,想让我留守办公室做些技术分析。但是我知道现在人手紧张,再就是坐在办公室我也不放心,外面风大雨急,路况复杂,这些路和站点我熟悉,所以还是坚持到监测点去。”岳忠庆说。据同事介绍,其间岳忠庆不仅没有休息,还承担了多项工作,他既是司机,又是安全员、技术员。从水文站去监测点时,岳忠庆负责开车。测量在桥上进行,操作前,作为安全员,岳忠庆首先要检查车后的警示标志是否放置好、大家是否按照要求着救生衣等,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测报时有些仪器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岳忠庆要随时关注水面情况,防止随洪水而来的杂物撞坏仪器。同时,他要正常进行测量操作。

“水文站倒是有食堂,但是忙起来根本来不及做饭,这几天大家吃得最多的是泡面。”岳忠庆说,“洪水不等人,我们要去河上的监测点抢测洪水,有时根本来不及吃饭。”

截至13日,岳忠庆已经近一周没回家。他家在市区,平时从站上开车回家要40分钟左右。每到汛期,尤其是“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岳忠庆和同事们就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洪水来时,他们全部到岗到位,不分昼夜工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并且还要随时接听电话,留意实时水位,他们有时连宿舍都不回,铺几块防潮垫,就在办公室的地面上歇一会儿。

岳忠庆1976年下乡成为一名知青,1978年到戴村坝水文站工作,1982年到临汶水文站(现在的大汶口水文站)工作,1986年到北望水文站工作至今。岳忠庆介绍,以前刚工作的时候,水文工作比较艰苦。水文站一般设在河边,有的离村庄比较远,人迹罕至,生活条件差。过去测河流流量是“船测”,洪水来时要坐船到河中进行测量,尤其是夜晚,水面一片漆黑,十分危险。岳忠庆回忆,有一次,他和同事在河边观测水位,洪水暴涨,瞬间就升到了膝盖位置,两个人互相拉了一把才得以上岸。“工作中遇到的事,很少和家里人提起,怕他们担心,我们站上的职工都是这样。”岳忠庆说。

13日8时,市气象台已经解除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雨过天晴,很多市民都沉浸在蓝天白云的美景中。但河流中,洪水仍未完全退去,水文工作者的忙碌也在继续。忙完这阵儿,岳忠庆就要离开自己工作了40年的水文岗位了,而这次迎战台风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工作这些年,很多事情已经成为习惯,比如晚上一下雨就睡不着,一打雷就担心河流流量,就算离开了,但心还是在站上。”岳忠庆说。

◆张艳◆

带上一岁娃坚守气象一线

“妈,你带老二来单位吧,我今晚回不去了。”10日20时,在市气象台值班室内,市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张艳拨通了家中老人电话,无法回家接老小的她只能用手机通过滴滴打车为老人叫了车。从10日一早到单位,她已经12个小时没有见到还在哺乳期的孩子,而当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

老大刚读初一,老二刚满一岁,老公被调到乌鲁木齐工作,照顾全家的担子落在了张艳的身上。然而,作为单位技术骨干,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她肯定要坚守一线。无奈之下,张艳只能安排老大独自在家,让老人带着老二临时住单位休息室,方便她抽空给孩子喂喂奶。“10日晚上,按照工作安排,我们需要24小时值班,但孩子需要哺乳,夜晚也一直由我哄他入睡,所以没办法只能带到单位来。”可能由于认生,孩子到凌晨还没有入睡,哇哇的哭声清晰地传到了在值班室工作的张艳和同事那里。当时正值工作紧张时段,雨情数据、天气预报、数据共享等材料需要一个接着一个地校对、发布,容不得有半点的责任性差错出现,而此时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张艳这里只能被狠心忽略了。“我们平时就觉得她一个人带俩孩子不容易,这几天值班尤其感觉她很辛苦。”张艳的同事们看着着实心疼。

在张艳看来,这些都是一名气象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气象工作者身处灾害性天气的一线,理应对每次天气过程尤其是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尽可能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报,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部门争取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最大程度减少极端天气的破坏。”张艳表示,这次极端天气是对气象人员的一次很好的考验,气象台的每一名同志都勇敢地顶了上来,大家加班加点、齐心协力地做好了本职工作。

从10日8时到11日中午,张艳一直在与省台、各县市局加密天气会商,科学研判,先后制作发布了第9号台风“利齐马”预报、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0日16时开始,每个时次加密服务雨情信息,实时关注雷达、卫星资料,11日2时20分指导新泰局升级暴雨预警信号,5时20分同省台加密会商,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13日,泰安市台风预警已经解除,但张艳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高强度连续工作带来了疲惫,但她还是认真负责地校对每一份气象服务材料,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及时跟踪研判,力求准确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截至13日下午,张艳和她的同事仅雨情信息一项就发布了五六十条,及时、准确地将最新降雨情况传递了出去。

“这次台风过程经历下来很辛苦,但也是一种收获,是对我和团队的一种锻炼。我看到了气象台气象预报信息水平的逐步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井然有序。”在天气预报岗位工作14年的张艳说,随着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加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气象部门对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性在不断提升,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也在不断降低。

◆高振◆

一天清理260棵倒伏树木

“慢点,慢点!起……”13日,在市政府旁的望岳东路上,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处职工高振正带领园林工作人员将一棵棵倒伏的大雪松连根拔起,集中清运。截至目前,高振带领的园林抢修队伍已经连轴不停工作了3天。还在感冒中的高振因高强度工作,面露憔悴,声音十分沙哑。

“这次倒的主要是大树,有的是栽植了20多年、直径四五十公分的法桐树,有的是栽植十几年的楸树,有的大雪松树借着风劲随倒随压,一倒倒一排。很多树都是经我们手栽植的。”看着一棵棵被台风连根拔起的树,高振直言心痛。

“这是我工作以来见到对泰安树木影响最大的一次灾害了。”高振说。据介绍,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市区道路出现大量倒伏树木,为确保市民安全顺畅出行,市城管局园林绿化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处上下积极响应,连续作战,迎难而上,争分夺秒清理现场。

10日晚的狂风暴雨牵动着所有园林人的心,也让高振一宿没睡着。11日6时,他接到指令后,立即带领6支抢修队穿梭在花园路、迎春路、温泉路、岱宗大街、东岳大街等路段,按照先清理路障后清理断枝、先主干道后次支路的顺序,利用高空作业车、吊车、货车等机械设备展开抢险。抢险中,他们设置安全出行警示牌,对倒伏行道树进行保畅通处理,同时对一些存在倒伏隐患的树木,进行支撑加固、修剪处理。

▲高振在查看倒伏树木情况。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隋翔 摄

新闻推荐

12日16时,市气象台解除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台风雨”13日有望结束

本报8月1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贾风城通讯员张荣)连日来,受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泰安市迎来强降水过程。据市水文局...

新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泰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