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体量 优化增量 提升质量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迈上转型升级新台阶

泰安日报 2019-08-02 12:03 大字

本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张亮 张纯轶 刘慧雯)今年以来,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围绕“工作落实年”的总体要求,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指引,突出“做大体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关键环节,切实有效的推进园区发展迈上更高层次,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理清路子,细节上下足“绣花功夫”。多次聘请高级院所和专家研究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从项目效益和资源整合入手,建立起以180万吨正大焦化为主导的煤焦化产业主链和以化工新能源、医药中间体为依托的产业补链,产业方向更加明晰;制定落实园区发展“十条措施”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推行全过程、精细化、保姆式企业服务模式;通过招考、外聘等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环保监管、园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让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每季度开展“素质提升会”,每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召开镇、园部门负责人联席会,强化协调调度、加强责任担当,打造一支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干部队伍。

开对方子,项目上力求“千帆竞发”。坚持以项目建设核心保障,13家园区企业“老树发新芽”。联合化工企业完成股份改制,成立中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聚力技改苯酐项目,上半年营收突破1.2亿元,税收350万元,同比增长100%,年亩均税收20万元;日进化工是新泰市纳税明星企业,今年新建二期三氮唑钠盐项目,市场前景广阔,上半年实缴税收750万元,年亩均税收75万元;科赛尔淘汰落后工艺,降低50%生产成本,其产品噻吩市场占有率大,上半年完成税收200万元,同比增长40%,此外春华高分子、亿赛化工经营稳定,税收均达200万元。“新芽成大树”。正大新能源项目2018年4月启动建设,11月22日与霖润新能源代表新泰重大项目,迎接了泰安市大项目观摩,获取第一名成绩;4月,1号焦炉正式出焦,2号焦炉6月底正式投煤,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全面铺开建设,进展顺利,项目截至目前投资24亿元,实现效益1.5亿元,预计亩均税收突破240万元;霖润新能源内部主体完成建设,预处理装置已进入试生产状态,项目达产可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利税2.3亿元;润森30万增塑剂项目达产后,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6000万元,是世界同行业中产能最大、产品最新、能耗最低、技术水平领先的清洁型生产企业,项目年内可完工。易天健医药中间体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9.5亿元,税收7000万元;20万吨中科泰斗医药原料药和泽华高端树脂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锂电池电解液项目步入签约阶段,以上新建项目亩均税收均超过100万元。“连木成丛林”。不仅“盆景独好”,更要“风景连片”,利用正大焦化副产甲醇资源,实现了霖润新能源、高端树脂的原料供应,富余电力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用电保障,蒸汽、煤气资源可转换热能或并入燃气管道;围绕易天健医药中间体,配套建设中科泰斗原料药、三氮唑及三氮唑钠盐等项目,提升医药中间体的产业链完整度,下一步将成为行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基地。

定好盘子,建设上做好“精益工匠”。园区建成区面积达3.78平方公里,6条主干道里程达24.5公里,同时,依据示范区总体规划,实现了09公路改道规划,新09公路经园区外规划建设;众兴水务承建园区供水,铺设完成供水主管网、支管网30公里,供水能力3万m3/天;污水处理厂由中信环境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m3/天;配套建设雨水管网14.4千米;内部运行110千伏楼德镇变电站1座双回路供电,新建2条到园区内的10千伏配出线路,可接带负荷1.5万千伏。亿利洁能提供集中供热,采用2×35吨/小时微煤雾化蒸汽锅炉,达产后产汽量约为46万吨/年,目前园区已铺设供热管网6千米;新建一级消防特勤站,配备消防车辆5辆,专业消防人员35名,为产业升级、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果都镇 提高纪检监察队伍业务能力

本报8月1日讯(通讯员刘冰郗美玉)今年以来,新泰市果都镇纪委、派出监察室紧紧围绕“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的要求...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