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气象局局长史玉光谈特色气象服务 预报更精准观测更精细服务更精心

山东商报 2019-02-17 08:49 大字

<a href=山东省气象局局长史玉光">山东省气象局局长史玉光这几天,全省范围的降雪成了“朋友圈”的主角,阴晴雨雪关系百姓生活,出门看天气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动作。在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现场,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气象局局长史玉光表示,目前全省正在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今年将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效益。文/图记者于娜

山东省数值预报系统研发步入新阶段

“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越来越精准的天气预报背后,得益于现代气象预报业务的发展。史玉光介绍,目前,天气预报正朝着智能化、网格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山东省的晴雨预报、气温预报准确率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础是数值天气预报,山东省气象局正致力于发展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史玉光介绍,该系统可以快速融合常规气象观测和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得到更加准确的三维实时气象信息,进而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对未来的三维大气做出精细预报。

第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将开工建设

气象观测是人类认知天气的基本手段。没有对天气状况准确、连续的了解,就谈不上对天气变化的科学掌握。史玉光认为,气象观测是做好气象预报工作的基础。

目前,山东省已建成了由12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499个区域气象观测站、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气象卫星接收系统、风廓线雷达、GPS水汽观测、海洋气象浮标站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主要观测业务质量和综合观测运行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也正是这些“千里眼”“顺风耳”,才使得气象灾害监测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国北方首部整机双偏振雷达济南雷达已经投入业务运行,淄博数字化天气雷达即将投入使用,济宁新一代天气雷达即将开工建设。”史玉光表示,为了提高气象观测预报能力,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面观测自动化改革,今年还将完成平阴风廓线雷达建设,实现平阴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新泰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系统业务化运行,推进平阴象山生态综合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及作物长势自动观测系统建设等,一大批气象综合观测项目的相继建成投用,将为精准预报预测提供更加详尽、科学的基础数据。

“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全面推进

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公众生产生活等,气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史玉光介绍,去年,全省气象部门针对寒潮、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重大天气过程,启动应急响应832次、发送预警短信1.2万条。围绕农业生产、增雨保泉等防灾减灾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飞机增雨作业2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1681轮次,在作业区域有效增加了降水、减少了雹灾。“今年,还将完善省、市、县一体化短临预警体系,强化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业务。”

围绕全省重大战略实施,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海洋、环境气象服务水平是今年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史玉光说,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省级和潍坊设施农业、烟台果业3个气象服务中心以及泰安农业、临沂设施农业2个试验基地已经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接下来要全面推进‘山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智能业务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建立精准、高效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气象服务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海洋气象基础观测站网,初步建立全省共用的航线、港口、海洋牧场等海洋气象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气象在航线安全、远海捕捞、港口运营、海水养殖、海盐生产等海洋经济领域中的服务水平。气象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史玉光表示,将进一步提升环境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建立省级生态遥感业务体系,加强生态变化情况评估,开展环境气象专项服务和影响评估;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

新闻推荐

十一届市委第五轮 巡察工作启动

本报2月13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毕凤玲)12日,十一届市委第五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