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特色制度体系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泰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启用新市政务服务中心系列报道(下)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振男 王玉
“‘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今年以来,泰安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各项决策部署,搭建具有泰安特色的“放管服”改革制度框架体系,以优化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线联通、一次办好“五个一”行动为抓手,全力助推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三大领域推行“一窗受理”
“通过不动产登记的‘一窗受理\’,很快就能办好不动产转移登记,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办理时间大概是之前的六分之一,甚至更短。”
“之前我们公司几个项目从拿到土地证开始,到最后取得项目施工许可证用了半年时间,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一个项目,仅用40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前后对比非常明显。现在再来申请,用的时间更短,一个月内就能拿到证。”
现在来办理不动产登记、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等业务,就不用再抱着一堆材料跑好几趟,望眼欲穿等待上一个环节审批结束了。目前,泰安市在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企业注册登记三个领域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在实行“一窗受理”的同时,关联事项“一链办理”同时推进。对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实施整链条、扁平化审批,投资建设项目领域30余个事项、企业开办领域4个事项、不动产登记领域4个事项,分别整合为一个审批服务链条,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社会事务、社会保险、纳税服务等领域的事项也纳入统一办事流程,实施“一链办理”。
“一网”办好事 “一线”听民意
随着智能化政务服务的发展,智慧化办公越来越重要,对于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安市完善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全市247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4615项公共服务事项上网运行,顺利完成承担的与省食品药品业务数据对接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其他省级自建业务系统数据对接。网上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全市88个乡镇(街道)均已基本完成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部分村级也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着力打造了以市级为中枢、县级为龙头、镇级为纽带、村级为基础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畅顺民生民意倾听渠道,按照“应合尽合、能合则合”的原则,将除110、120以外的75个部门自设热线、社会短号码类咨询、投诉、服务热线统一整合至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实现“一号联通”。通过一个号码,就能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诉求、意见建议、举报投诉等服务,打造了群众办事“零距离”、企业服务“零障碍”的综合热线服务平台。
“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清单公布
泰安市创新推进“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在新泰市先行先试,设立代办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代办服务。在试点基础上,全市统一梳理54个部门“贴心代办、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涉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785项(行政权力事项601项,公共服务事项184项),拆分办理项2333项。
通过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等措施,目前泰安市“贴心代办、一次办好”工作顺利推进。如住建局施工图审查采用电子化图审系统,实现市县两级建筑施工图“网上流转、联合审查、数字交付”;环保局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需要建设单位提供的申请材料缩减为三项,较之前缩减57%;市发改委核准类项目办结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粮食局在审批材料和办理环节不能精简的情况下,压缩办理时限,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质监局的17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将技术审查置于企业获证之后,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真实性和守法承诺后即颁发许可证书,取证时间由100多个工作日缩至12个工作日之内。
为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借鉴杭州等地经验,市政务服务大厅、社保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首批确定不动产抵押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及部分社会保险业务等面向群众个人办理的高频事项,自8月18日起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开展便民服务,这一便民服务措施将在各个县市区陆续展开。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4日讯(通讯员范海燕陆丹)新泰市政务中心民政局窗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采取三项举措,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