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沟如今变成“富山川” 新泰:林业改革推动乡村振兴

大众日报 2018-06-30 05:58 大字

◆被列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新泰,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战略机遇,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等绿色富民产业,更好地发挥林业在改善乡村生态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赵洁白龙

从千亩山林到千亩梨园

新泰汶南镇盘车沟村有个朝阳洞,以这个朝阳洞为主要景点的朝阳洞景区,每年能给村里带来上百万元的收益。但当了十几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富山知道,盘车沟村真正富起来,是从荒山变绿开始的。

朝阳洞存在了上千年,但盘车沟这个山洞下的小村子却一直穷得叮当响。山路难行,土壤贫瘠,以前的盘车沟人只能“靠山吃山”,可盘车沟的山却贫瘠得很。不过,这一切从2007年7月24日有了改变。

这一天,上任村党支部书记3年的王富山决定领着盘车沟人再造新山,盘车沟“荒山绿化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在新泰市林业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如今,盘车沟山上的3000多亩山地全部披上了绿装,200万多棵树在十几年间挤满了盘车沟的大小山头。

山绿了,朝阳洞活了。随着树上山,2008年初朝阳洞风景区随之开工。“乡亲们拽着绳子在陡峭的山坡上修出1300多米的石阶,肩挑人扛建筑用砂、石、砖块、水泥6200余方,修建5公里的进山公路,打通旅游观光道路4000米,铺设供水管道500余米。”说起十年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数据,王富山还历历在目。

2010年3月,盘车沟村成立了朝阳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鼓励村民入股,吸收股金80万元,当年门票收入达到60万元。如今,朝阳洞景区每年的门票收入就有100多万元。也正是景区的建成,让盘车沟村的老百姓过上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2010年开始建设社区,一期13栋楼,住进去了400多户。”王富山说,现在社区的气和暖也都是统一供应,就连村里的村民不少都在景区上班。

盘车沟村不仅仅靠朝阳洞活着,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真正让大伙共同致了富。45岁的村民刘允良连种带包了26亩地,地里多是丹参、白根等中草药,“一亩地能有一两万的收入”。而如今,盘车沟村里已有数百户村民种了1800多亩中草药。发展了高效农业,村民腰包鼓了,但王富山和村里的班子成员并不满足,山脚下的1000多亩还得用好。

4月初之前,朝阳洞景区和盘山沟村之间的1000亩山坡地种上了56000多颗梨树,“千亩梨园”项目正式开启。王富山算过一笔账:“预计到第五年梨园亩产可达万斤,按照本地每斤2.6元的价,每亩地收2万元不成问题。”为了鼓励村民种梨树,村里决定免费供苗、集体统一管理两年,“等结果后再还给村民”。为了支持盘车沟村的“梨园大计”,新泰市林业局再次伸手相助。“按照政策,我们每亩地补贴500元,一共补了50多万元。”新泰市林业局副局长高洪德说,从支持荒山绿化到支持发展梨园经济,只要能振兴乡村、造福于民,政府会在政策和资金上鼎力支持。

当然,盘车沟的梨园经济并不单单是种植。“正准备投资办厂,搞梨汁、梨酒等产品加工。”王富山说,后期梨树长成规模也是一大景点,将围绕这个点继续发展旅游经济,并建设梨花古镇特色商业街。

借力“工商资本下乡”

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村民刘培连直呼“没想到”。6年前,朝阳村村里的地有一半是难以耕种的荒岭地。当地农民多以种花生和地瓜为生,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

羊流镇朝阳村是个小村,一共375口人。但如今这300多村民里有100多人到新泰惠美农牧有限公司(下简称“惠美农牧”)上班。2012年开始,惠美农牧在羊流镇陆续流转了2万多亩地搞生态种养基地,朝阳村的900亩耕地和800多亩荒岭地就在其中。刘培连家的地也流转了,按照每亩500元的承包标准,她每年能拿到2500多元的承包费。不仅如此,刘培连还被公司聘为管理联络员,每月还拿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

朝阳村土地流转得到的实惠还有很多,惠美农牧总经理吴爱杰说,每年公司仅仅用在朝阳村的费用就达到200多万元。“除土地租金和村民工资外,每年按节气还给村民发些油、面等物资福利。”吴爱杰说,现在村民实际上相当于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基地建设中,发福利算是股东分红。

惠美农牧靠着新泰市林业局的苗补等政策支持,6年来绿化了数千亩的荒山荒岭,修建了盘山公路,原先的荒坡成了果园。吴爱杰说,现在惠美农牧基地重点搞林下间作,林下茶、林下中药材、林下百合等是公司的主要种植项目。“百合有6000多亩,茶有3000多亩,牡丹有1000多亩,藜麦有5000多亩,还有1000多亩的果园;其他是养殖区和绿化林。”吴爱杰说,百合是企业的主打产品,现在已经在搞深加工,百合干、百合粉、百合酒等产品已经上线投产。

让周边老百姓得实惠

不仅如此,如今惠美农牧的旅游服务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去年‘五一\’前后,由于还没准备好,本来不打算开园。没想到那几天来了上万人,都是冲着漫山遍野的牡丹花和百合来的。”吴爱杰没想到花的魅力如此大,发展旅游服务业成了他更坚定的计划。如今一间间古朴的民宿正在百合园边拔地而起,再过几个月,惠美农牧的旅游住宿和餐饮问题就能解决,到那时游客吃住玩的需求将会得到最大程度满足。当然,朝阳村的村民也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和挑战,从农业到服务业,从地里走出来到门前桌上,这不仅意味着村民们需要转换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将更大幅度地增加个人收入。

45岁的村民王兆菊现在在基地负责浇茶、锄草等细碎活,每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但是要说不干地里活也能拿工钱,她心里更乐意。如今,王兆菊的梦想不再遥远,志在通过产业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吴爱杰正在一步步落实他的“135”工程。“我们准备复制100个生态种养基地,搭建300家基地直供超市,发展5万名会员。”吴爱杰说,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些直供超市,全部实现基地产品直供,正在发展会员。“这个工程做好了,我们的东西不愁销路,我们的基地就会越做越好,这需要我们和周边村民共同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持。现在村民和公司是利益共同体,以后我们将是命运共同体”。

为了支持惠美农牧做大做强,让周边老百姓得到切实的实惠,当地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给予项目扶持资金2800多万元。“惠美是工商资本下乡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政府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倾斜。”新泰市林业局局长李秀新说,乡村振兴是盘大棋,要靠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资金助力、农民参与并最终受益才能达到振兴目的。

新闻推荐

从“易主”看川股之变

前锋股份等上市公司借资本市场变身□本报记者张舒在A股市场,SST前锋因是最后两家未股改上市公司之一而备受关注。近日...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