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的煤炭

鲁中晨刊 2018-04-04 00:00 大字

莱芜古代煤炭业概况

莱芜煤田发现于汉代,历史上境内产煤区凭传统经验进行勘查确定,“有红石头,黑渣子,底下就是炭苗子”的谚语。民间传说,西汉时就有小煤井开采,俗称“打炭窑”,但未见文字记载。由于莱芜煤田矿址多为深井叠压式开采,以至于对较早的煤炭开采情况很难详细考察,较早的史籍中也查不到相关的详细记载。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载:“物产,煤,石炭。”清光绪《莱芜县乡土志》载:“东南二乡间有产煤处,不时开采,仅代柴薪。”中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煤矿层不甚厚而面积颇广。矿脉沿嬴汶一带发展,出品略分无烟、有烟、褐炭、泥炭数种。”志书对煤炭的记载也相当简略。

虽然史籍记载简略,但从莱芜文物办收藏的汉代掏井“井圈”和莱芜关帝庙、宜山等处的唐代冶铁故地发现的煤渣来看,足以说明汉唐时期境内就已经在使用煤炭了。宋元时期,煤炭开采进一步发展,境内对煤炭的利用达到一定规模,所产煤炭用于冶铁、烧制陶器和民间生活。据记载,“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泰莱一带开炭矿(俗称打炭窑),冶铁业极盛”。立于元延佑二年(1315年)的城隍庙石碑记载了元代40年之中当地开采煤炭用于冶铁的情况:“年用煤冶铁139万斤”。

明清两代,因受朝廷“封禁”采煤的限制,莱芜煤炭开采业没有新的发展。明宣德年间,因朝廷限制某些矿的开采,莱芜煤炭开采业逐渐衰落。清中期,新泰、莱芜矿业“凋敝殊甚,往日之盛况已不复存”。据南冶煤矿遗址“采矿封禁碑”载:小北冶冶炼“熔铁必需石炭”,却禁止在南冶炭田开采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山东巡抚再次通令各地“封禁采煤”,境内矿井全部关闭,莱芜煤炭开采业进入低谷。据王道昌考查,元代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莱芜煤田开采量约百万吨。

莱芜矿藏资源丰富,以煤、铁最为显著。莱芜煤矿资源分布于莱芜中南部盆地内,煤田地质构造形成压性北西向的扫帚状弧形断裂带,煤田区域地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北,分为莱芜南部断层可采煤区和中央深部预测区、口镇深部预测区、莱西深部预测区等4大煤区。南部断层煤区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10公里,含煤层面积316平方公里,探明面积52.6平方公里,储量3.92亿吨,可采储量1.17亿吨。3个深部预测煤区面积依次分别为50、48.8、100.2平方公里。煤区累计储量11亿吨左右。莱芜煤田的煤种齐全,煤质较好,煤种有肥煤、气煤、无烟煤、贫煤、瘦煤及弱粘煤等,其中以优质的肥煤和气煤为主,占60%以上,贫煤仅有12%。莱芜煤田开采从汉代开始,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煤炭开采。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重视煤炭业的发展,境内煤矿相继恢复生产,产量与日俱增,为莱芜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高效、可靠的能源,莱芜的煤炭业发展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莱芜近代煤炭业概况

清末至民国初期,西方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引进境内,新兴的民族资本也开始投资,莱芜的煤炭开采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颁布《大清矿律》开禁,但矿税很重,境内虽有开采,多系小业主雇工和合伙季节性开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颁布《大清矿务章程》后,在泰山岱庙设立泰兖矿政局,专管泰安、莱芜、新泰、宁阳等地的矿政。自此以后,莱芜境内的煤炭业才又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呈领煤炭开采执照的从业矿主先后有振兴、华兴、东兴、天成、昌利、丰裕等20余家煤炭公司,其中初具规模者有振兴、华兴两家。振兴煤矿公司是河南人张葆云于1908年投资3万银元在八里沟建成,矿井6口,后扩至7口,均为竖井,工人300人左右,是当时境内最大的一处煤矿公司。华兴煤矿公司在北梨沟,矿井2口,工人50人左右。当时煤矿管理机构,矿主下设督工,督工下设大柜、炭柜、班柜,分别负责钱物、销售、井下生产。

民国四年(1915年),省政府设泰兖矿政分局,管辖泰安、莱芜等地煤炭开采业,莱芜有振兴、天成等20余家民间集资兴办的煤炭公司和部分小煤窑,其中较大的公司管理机构层次多,分工细,基本适应规模生产经营。后来,民国政府在莱芜设立煤矿公司,统管莱芜境内的煤矿。据王道昌考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1916年,莱芜煤田每年约计开采3000吨。《中国实业志》载,1916年至1933年,莱芜煤炭年产5万吨左右。1935年,境内煤矿主要有周家坡煤矿、沙王庄煤矿、郭家台煤矿、毕毛埠煤矿、八里沟煤矿等。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莱芜后,煤矿时办时停。1939年,有几家民间集资兴办的煤号,至1945年,煤炭年产量3万吨左右。1946年至1949年,境内多系小本经营的私人煤矿,开采时断时续,产量不大。

新闻推荐

刘杜镇打造“山楂小镇” 变荒山为村民致富宝地

本报4月3日讯(通讯员许伦边维维)近日,在刘杜镇光明中村西山上,不仅看到农户们正在进行山楂苗木的栽植涂白、覆土保墒、浇水保活、扶正成行等工作,而且机器轰鸣,耕地机穿梭其中,深松土地播种花生,这是刘杜...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