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泰全国人大代表牛宝伟建议 加强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儿科服务能力
□最泰安全媒体特派记者 张振男 毛洁
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放开后,0至6岁儿童数量明显增加。以新泰市为例,2015年底,该市0至6岁儿童有92934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7年年底,0至6岁儿童数为101547人。儿童人数急剧增加,然而注册儿科的执业医师数基本没有增加,与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新泰市也存在儿科医生紧缺的情况,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表现更加明显。因此,今年“两会”期间,驻泰全国人大代表、新泰市新汶街道办事处孙村社区党委书记牛宝伟带来了关于“加强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儿科服务能力”的建议。
背景
每逢遇到流感,医护人员下班没点
2月26日,牛宝伟来到他所在的新汶街道辖区一医院儿科,再次和儿科医护人员交谈,并进入病房,了解儿童就诊情况。
医院儿科副护士长介绍,去年冬季流感,来门诊就诊的“小病号”每天有100多人,使得儿科超负荷运转,不得不往其他科室分流。护士上班后,加药要一个半小时,从9点多开始打针,原本12点该下班,但有的护士12点半还下不了班。“主要是小孩子大多害怕打针,护士还要和家长一起哄着孩子重新打针。”儿科副护士长说,护士下午给孩子们打完针,还要准备第二天的一些工作,非常忙碌。
据该医院儿科主任李积涛介绍,医院儿科有8名医生,可目前有2名医生生孩子休假,2名医生怀孕。“做儿科医生需要有耐心,这使得儿科女医生占一大部分。我们也希望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增加儿科医生的建议后,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改变儿科医生性别结构。”李积涛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儿科医生稀缺,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医生培养方面,一些医学高校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上世纪90年代,儿科专业被合并到其他专业,导致专业儿科医生的衰减。二是儿科职业吸引力差。婴幼儿患者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加上器官小、不会积极配合,检查操作比成人更费时费力;孩子看病多位家长陪同,而且家长大多情绪急躁,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现在人才流动比较快,很多优秀的基层儿科医师都往待遇更好的上级医院或者私立医院流动,加剧了基层“儿科医生荒”。
建议
恢复医学院校临床儿科专业招生
为解决儿科医生缺乏的问题,牛宝伟建议,尽快恢复医学院校临床儿科学的招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医学院校扩大招收儿科硕士研究生和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从而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层次儿科医师人才。
牛宝伟建议,政府可加大对县级及以下医院儿科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儿科及相关辅助科室。加大县级及以下乡镇卫生院儿科人才的培养,提高现有儿科医护人员的待遇,提高儿科职业的吸引力,对新录用人员首先分配到儿科,并及时送到上级专业医院进修学习,在精神奖励、智力支持等方面多投入多扶持,比如提供更多学习培训、职称晋升的机会等。利用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开展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让上级儿科方面的专家多到基层医院坐诊,帮助基层儿科工作的开展。同时,制定专门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儿童医院的建设,提高儿科服务质量。
新闻推荐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春节上班第二天,新泰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了的总动员令,要求迅速收心归位、凝神聚力,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干群同心、政企同力,掀起抓经济...
新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