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泰实现市、乡、村三级监管无缝隙全覆盖 网格化监管清除食品安全“盲区”

大众日报 2017-12-30 04:17 大字

◆任务重、人员少、风险高、责任大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新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出学校食堂、小餐饮、敬老院食堂三项重点,明确企业主体、监管部门、社会共治三方责任,创新“四到位”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三种方式,显著提升了辖区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和餐饮监管工作效能。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王峰

学生家长成义务监督员

今年4月19日,新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新泰市教育局联合召开表彰会,对2016年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签订了2017年度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会上,新泰一中北校食堂被评为“2016年度新泰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联合教育部门召开会商会议,研判安全风险,整改问题隐患,这是新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他们一方面依托教育部门,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改大提升以及“明厨亮灶”“清洁厨房”等系列行动,另一方面创新实施义务监督员制度,通过聘请一些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学生家长作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基层。近年来,该市以学校食堂、小餐饮和敬老院食堂三项为重点,不断筑牢全市食品安全阵地。

按照尊重现实、管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原则,引导经营者全面落实索证索票、单据留存、健康查体等制度,使辖区小餐饮监管水平实现整体突破。截至目前,已完成小餐饮备案登记1558户。主动联合民政部门、乡镇政府,对全市23家敬老院食堂全部进行升级改造,保障了老人的饮食安全。

监管网格化城乡全覆盖

燕云强是新泰市谷里镇食药所的工作人员,平日里会定期跟几位同事到辖区内的12家花生油小作坊“串门”,一方面核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另一方面查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原材料进货台账》,对花生的来源、花生油的去向进行精准把控。

近年来,新泰在推动落实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履行部门主管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划片区,定人员,层层签订餐饮监管目标责任书,实现市、乡、村三级监管无缝隙。

对食品经营企业,采取集体约谈、会议培训、现场检查等方式,指导其配强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激发企业维护食品安全的内生动力。

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把脉”食品安全。在农村,建立覆盖全市所有村居(社区)的协管员队伍,主要负责餐饮信息上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在行业,成立餐饮行业协会,引导协会积极履行法律法规宣传、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业务培训等15项职责,搭建了组织、管理和服务广大餐饮企业的坚实平台。协会成立以来,已吸收会员341名。在学校,食堂推行学生家长轮流帮厨监督制度,家长在帮厨的同时,全面监督食材采购、原料清洗、饭菜制作等具体过程,有力促进了食堂从业人员规范加工制作行为,为学生创造了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一企一档”问题食品可追溯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小”食品历来是制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短板”。

为确保问题食品可追溯,当地按照“一企一档”“一店一档”的标准,为所有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实施差别管理。

在餐饮服务大厅、店堂公示监督检查评价结果,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增强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守法自律,诚信经营。深入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继4条示范街、16个示范店、11个示范食堂、35家餐饮单位被省食药监局命名后,今年又上报“食安山东”示范街4条、示范学校食堂14家、示范店14家。

在学校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积极推行“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等“四到位”现场管理模式,从物品摆放、环境卫生到制度执行、责任履行,采取表单明示逐项落实的方式,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透明、安全、卫生的餐饮后厨,提升了厨房管理水平。

此外,依托新泰食药“智慧监管”平台,应用餐饮服务单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管全市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后厨。引导餐饮单位通过显示屏等终端,在大厅或就餐场所公开展示食品加工过程,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目前,全市已安装12块55寸无缝大屏幕,配备服务器、不间断电源等设施设备,完成35处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厨房远程监控接入。

新闻推荐

汽车站元旦期间全线客票开售

本报泰安12月27日讯(见习记者孙凯)随着元旦即将到来,不少市民已经开始计划在节日期间外出游玩、探亲。12月27日,记者从泰安汽车站获悉,为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泰安汽车站元旦期间的全线客票均已...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