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助光伏发电项目,建成高效农业大棚9620座,修复采煤塌陷地2.8万亩 农光互补,新泰治理采煤沉陷探新路

大众日报 2017-12-18 05:46 大字

关注采煤沉陷区治理□本报记者姜言明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赵文存赵洁

作为全国60个采煤重点县之一,新泰形成了129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为破解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市实施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探索农光互馈互补、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融合发展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道路。

9月末,新泰20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项目集中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华能共安装光伏板34万块,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同步建设农业设施大棚1600多个,可解决10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12月6日,在新泰翟南光伏电站,山东华能众泰电厂总经理李军说。目前,新泰已建成翟南这样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6个、装机容量50万千瓦,高效农业大棚9620座,修复沉陷地2.8万亩。

“过去,靠挖煤发电,越挖越陷;如今,靠晒太阳发电,不用再啃土地了。”翟镇玥庄村民郭英安说,除去每年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每月还能收入2000多元务工费。目前,1.5万村民像老郭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新泰把光伏基地建设与压煤村庄搬迁、小城镇建设通盘考虑、一体推进。目前已整体搬迁光伏项目区内村庄16个,8940户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同时加强对沉陷区搬迁废墟、减产地、低洼地的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共修复沉陷区土地2.8万亩。

“带富了老百姓,还盘活了村集体。”翟镇玥庄村党支部书记袁相彬介绍,依托农光互补项目,他们村共流转土地1600多亩,仅此一项户年均增收1600元,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得益于农光互补项目,仅翟镇就有26个村和玥庄一样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项目区内人均每年可直接获得亩均1000元的土地租赁收入,每五年上浮10%;村民在大棚打工,每年可获得1.5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承包大棚的农户,亩均年收入5万元。

新泰加快发展以光伏发电为龙头、农业全产业链为支撑、优质项目不断衍生的“新六产”格局。一产建设当前标准最高的第八代农业大棚以及育苗基地等配套设施,使新泰一跃成为全省第三大设施蔬菜基地。二产紧盯农光产业上下游和价值链两端,规划建设蔬菜加工厂6处,迅速集聚成为一个全新的主导产业。三产建设综合性物流市场,带动物流配送、旅游休闲、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闻推荐

新泰市人民法院曝光一批失信被执行人20名失信被执行人上榜

本报泰安12月4日讯(见习记者王坤通讯员张长运)4日,记者从新泰市人民法院获悉,20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被曝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