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政策、解难题、优环境,宁阳 “一揽子政策”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泰安晟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工人们紧张忙碌起来,一件件汽车零配件被装上卡车,销往世界各地。总经理赵传昌告诉记者,不少来自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春节之后。
这是宁阳县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宁阳县把民营经济作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民营企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宁阳县民营经济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宁阳县的民营经济可以概括为“8899”,即创造了全县80.2%的税收、85%的就业岗位、95%的科技创新、99%的市场主体。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县民营企业达3.75万户,从业人员14.3万人。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陶东宁
让政策“能感知”
泰安市恒昌劳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超告诉记者,企业发展一度触摸到了“天花板”。2018年10月,宁阳县组织“一企一策”精准送政策服务团队为公司送上特别“诊断书”,建议公司开拓网上销售渠道,走“专精特优”道路。“现在,公司裁掉了40余款低端产品,同时新增了10余款定制产品。年产值3000余万元,销售收入增长了6倍。”
“发展县域经济主要是发展民营经济。”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阳县委书记刘学保表示。宁阳县成立了县民营经济发展指挥部,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各成员单位也分别结合工作职能,制定了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科技创新补助、大学生创业补贴、融资贷款服务等“补充条款”。
如何让政策“能感知”?宁阳县在扩大“知晓度”上下功夫。编制了政策汇编手册,将各级优惠措施、发展导向等分成5大类230条简单易懂的词条,让民营企业负责人一看就会。各级领导干部采取主动“串门子”、组织企业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跟企业负责人“话家常”“送政策”“送妙招”。
“组合拳”解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高山。”山东天河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振利说,过去银行贷款能够抵押的东西不多,贷款额度也不高,现在,通过“三押一推”,顺利从银行贷出了4000万元。
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松绑、清障、助推”,宁阳县在人才、税费、融资、用工、用地、服务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出台人才发展“春风17条”,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支撑等计划,通过自主启动资金、政府创投跟进、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企业引进的长期驻企专业技术人才给予生活补助。协调14家企业列入省直供电计划,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500多万元。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免费为21家重点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与县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企业信用融资库。组织民营企业与11家金融机构签署金融助企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69亿元。对当年度成功认定的省级瞪羚、独角兽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以上的生产性民营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支持。
“仅‘三押一推’一项助企贷款业务,就为企业融资12亿元。”宁阳县民营经济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郭涛说,2018年累计减免民营企业税款3.2亿元。
栽“梧桐”引“凤凰”
“把企业整合在一起,统一享受融资、技术、研发、检测等方面的优惠,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块状发展。”宁阳县钢球产业创业创新园有关负责人说,该园以引进的两院院士为技术支撑,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企业整合、环保治理、综合服务等措施,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绿色、高效循环发展,预计可实现收入20亿元。
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宁阳县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关键一招。成立全省首家县级非试点行政审批服务局,进驻各类审批服务事项747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率达到81%。成立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项目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别在2个、5个、29个、32个工作日内完成。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宁阳县打造了7个双创基地,66个研发中心,培植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其中,有省级科研中心22家,海力汽配科技园、华丰工业园、东疏劳保创业园、巴夫巴夫农创园、复圣云谷等5个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双创基地。宁阳县实施“飞地用才”计划,引导嘉意机械、海斯摩尔、爱尚家等公司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设立研发平台,实现就地用才。
“企业需要时政府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政府无声无息。”碧蓝生物科技公司引进的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团队负责人说,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团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创新。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辛启通讯员翁朝煌)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宁阳县高庄片区棚户区...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