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300卖菜人 怀揣诚信闯京城
□本报记者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李辉耿丽梅
在宁阳县磁窑镇有这样一个村庄,全村近1600人,其中在北京务工人员就有500多人,并且三分之二从事蔬菜批发销售生意,不少人还当上“小老板”。这个村庄名为茂义村。
宁阳生姜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包括磁窑镇在内的该县东部乡镇重点发展的种植作物之一。而早期茂义人进京的由头,正是为了贩姜。聊起刚到北京闯荡那会,50多岁的鹿祥安连连感叹“没少吃苦”,“夏天就进车站,冬天去澡堂猫着,凑合几晚,等着把菜卖完再回家。”
从背起生姜离家进京,到骑着自行车或拉着板车串巷叫卖,从在农产品市场上租个摊位卖菜,再到而今蔬菜走进商超、批发专供,凭借吃苦耐劳的勤奋、独到敏锐的眼光、诚实守信的品质,茂义人逐渐在京扎下了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京经商的茂义村民,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就有10多位,涉足行业有蔬菜批发、粮油代售、家电销售等等。
现年51岁的孔德华,已经是京城东南郊的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上的“老人”了。老孔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闯荡北京,而今已注册公司办起了企业,在市场上发展蔬菜加工间24个,总面积近700平方米,重点为大型超市物流中心供应线上精品蔬菜。
“不单是自己要致富当老板,还要培养更多有经商潜力的兄弟姊妹都当上老板才好!”孔德华说。目前,通过项目分包的形式,老孔已带动发展了7个小老板。
80后的杜培刚在京跟着叔伯贩菜长达七年,2014年搭乘北京推行“菜篮子”工程的东风,他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店——新发地菜篮子直营店,“定这个店时,房租还差30多万元,最后还是在京的这些叔叔、兄弟出手帮的忙,从几千到上万元,才有了现在这个店。”而今,杜培刚在京已开设菜篮子直营店4家,年收入过百万元,昔日的打工仔成功变身新时代的创业者。
“加入合作社,产品销路不用愁。年收入比原来还多挣三万多元呢!”正忙于收获春季土豆的茂义村民侯明安高兴地说。
侯明安所在的合作社正是孔德华注册成立的宁阳绿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更好地利用在京发展起来的销售网络优势,孔德华联合大户在家乡流转土地60多亩,种植土豆、生姜、大蒜等作物,部分产品直销北京,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0%左右,有效带动了家乡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致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其实我们村在京务工的这些人,早就行动起来,支援家乡建设了。”茂义村党支部书记郑修凯介绍,不完全统计,目前有9位“小老板”在家乡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茂义及周边村土地500余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在尝试完善产供销链条的同时,努力实现与家乡在观念、市场、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互融互通。
同时,村里建设文体广场、扩建主干路、整治环境卫生等等,在外务工人员也都没少帮忙出力。郑根雨常年在北京从事和田玉器销售,眼下还正在筹建一家保安公司。“仅他这几年为支持村里办民生实事所捐资金就有100多万元。”郑修凯告诉记者。今年,茂义村被列入全县三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荒涂滩地变为苹果园区、废弃坑塘变身美丽荷塘,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新闻推荐
本报5月22日讯(通讯员赵国涛)近年来,宁阳经济开发区突出项目填充、设施配套和社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产城融...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