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康融合 县乡村衔接 宁阳探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特约记者 桑蕊 通讯员 崔树民
早春时节,每天都出门遛弯的宁阳县伏山镇东代村村民王业伟,今天正“乖乖”在家等着。原来,他上午接到“家庭医生”王士文的电话,下午要来做检查。
王业伟年近50,本以为身体还不错的他,在2017年全民健康大查体中发现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有脑卒中风险,伏山镇卫生院随后给他配上了“家庭医生”。
“每次来都会测下血压、血糖值,跟他聊聊天,按照情况调整下用药。”王士文说,他们院里目前组建了6个家庭医生团队,他归属第六团队。王业伟是低保户,住院和吃药费用基本全免,但他总是忘记吃药,王士文要经常给他家人打电话叮嘱,经过两次住院,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让更多百姓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伏山镇卫生院院长宋亚新说,为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国务院曾出台文件推进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鼓励开展契约式服务,签约家庭医生成为一个重要手段。他们从2017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全院78名业务人员进入6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每星期到村服务两次,目前该镇共签约群众44224人。
如果业务医生都去服务签约对象,卫生院的门诊怎么办?“从专业技术的身份跳出来,当群众全方位的健康守门人。”宋亚新说,该院打破了以往内科、外科等门诊分类,每个团队都是“小型医院”,每天一个团队在卫生院坐门诊,时间久了,百姓也都掌握了哪天哪个团队在坐诊。
探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为分级诊疗制度的“探路者”。“我们依托3家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成立了4个‘医共体\’,实行签约百姓一家村卫生所、一家乡镇卫生院、一家县级医院的‘1+1+1’组合式签约。”宁阳县卫计局局长张现林说,从2017年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始,4个“医共体”分别与3—4个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协作协议,明确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技术支持等内容,改变了以往患者与医生的双盲状态。
“很多村民对医院不了解,去医院也很难指定专科大夫。”张现林说,家庭医生让百姓与医生之间建立了朋友式服务关系,增加了百姓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乡镇不能解决的病症,家庭医生会提前与协议的县级医院专科医生预约,及时转诊,上级医院的一些康复病号也会及时回转,实现上下联动。2017年,宁阳县“医共体”内协作单位共开展双向转诊7921人次,专家坐诊838人次。
签约家庭医生,最怕的就是“签而不约”。“很多地方推行家庭医生签约,签的是特别快,但签完就没了下文。”宋亚新说,为提升医生的积极性,伏山镇卫生院制定了电话预约、进村随访、健康管理等考核评分点,每年拿出40万元对下村服务团队进行考核补助,每个团队平均每月工资能增长15%。为提高服务效率,除了固定的乡医,他们还在每个村选取部分人缘好、威信高的村民当“健康联络员”,成为医生与百姓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
医防康融合,让每个“家庭医生”都成了百姓的“健康管家”。据介绍,该县2017年进行了全民健康大查体,受益人群达到45.8万人,并建立起详细的全民健康数据库。以家庭医生为抓手,该县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新时代健康讲习所”,以团队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互动式的“健康讲习会”,使医务人员服务理念从“为群众治病”向“帮群众防病”转变。
截至目前,该县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6个,签约群众52.5万人,签约率达到70%,其中,“老、慢、弱、病、残、孕”6类重点人群达95%以上,“三大健康指标”分别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的愿景基本实现。
新闻推荐
大学毕业生王梦瑶投身农业,发展混合种养,尝试一产“接二连三” “新农民种地就该有新想法!”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本报通讯员李辉耿丽梅临近春节,人们都在忙着备年货,而泰安市宁阳县梦瑶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却忙着将丰收的莲藕“出手”。“趁着年前...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