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行“拆违+”模式,发展乡村民俗游,推进农村项目建设 拆违为乡村发展积蓄“新动能”

泰安日报 2017-08-17 12:14 大字

本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赵峰 戴成猛)炎炎夏日,走进宁阳县东疏镇胡茂村,不少游客正挽着衣袖、光着脚在村内的摸鱼池中忙活着,孩子们则在池塘里跑来跑去,享受着夏日的清凉,欢笑声此起彼伏,摸鱼池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入夏以来,每天都有400多人来我们村里嬉水摸鱼。”据村支部书记吴延春介绍,村里利用拆违清理出的12亩建设用地,建设了“浑水摸鱼”池、垂钓中心及儿童水上乐园,附近村镇及城区游客结伴前来享受这份欢愉和清凉,每天仅摸鱼门票收入就有两三千元。

宁阳县拆违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地区共拆除违建140多万平方米,拆违土地再利用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依托我村邻近苗木基地的优势,我们提高拆违后土地再利用价值,发展民俗旅游,探索田园综合体的新路子。”吴延春补充道,村里清理出的犄角旮旯栽植了1.3万株经济苗木,连片区建设了7处高标准小广场。此外,村里还改建民俗展览馆、游客广场、萌宠动物园、采摘园及儿童乐园等。

如今的胡茂村,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每个周末可吸引周边近3000名游客观光游览。而邻近的刘茂村则通过拆违,清理出清朝嘉庆年间的一套老宅子,村集体出资20多万元对老宅进行修缮。“这套200多年的老宅子,除了能作为乡村旅游的景点,还能作为微电影的拍摄基地。”刘茂村党支部书记刘道令告诉笔者,该村还利用60余亩拆违土地,栽植了高价值苗木,其中美国红枫2000棵,北美海棠1500棵,玉兰1100棵,年增加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

据介绍,宁阳县按照“拆除一片,清理一片,利用一片”的原则,推行“拆违+”模式,对清理出的土地通过整合盘活,不仅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也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拆违后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为乡村发展积蓄“新动能”。

泗店镇杨家庄村毗邻城区,是典型的“金边银角”区域。一些村民侵占集体用地私自建设门头房,不仅不安全,还影响城区容貌。集中拆违以来,村里动员村民自行拆除了违建门头房。“端着金饭碗可不能要饭吃。”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刚比划着腾出的3亩建设用地告诉笔者,“随着城区发展外扩,我们这里也成了‘黄金地段\’,村里便研究建设综合写字楼发展商务租赁业务。”

可9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对集体收入仅1万多元的杨家庄村无异于天文数字。村里便计划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合楼建设。现在综合写字楼规划设计完毕,已进入手续审批阶段。“经测算,综合楼建成后,刨去投资方的分红,我们村集体还能有40多万元的租赁收入,多亏这拆违拆出来的‘金边银角\’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士刚兴奋地说。

新闻推荐

东疏镇 和谐拆违奏响小镇嬗变曲

本报8月7日讯(通讯员赵娟)近日,在东疏镇西张庄村小广场上,一辆宣传车正在播放该镇的拆违宣传片。“现在铺天盖地的宣传拆违,眼看着一些违建的棚子、厦子说拆就拆了,党委、政府动真格,违建还是早拆早省心...

宁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