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山水观 读《泰山文化历程》
□李元熙
《泰山文化历程》
周郢 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9年版)
一座大山历经亿载春秋,在华夏文明中积淀博厚,正所谓“茫茫今古事,欲问岱君灵”(明代文学家于慎行语)。周郢师自幼于岱麓治史,时刻在景仰与勤瘁中探赜山之妙谛,若说以往所著《泰山志校证》《泰山与中华文化》《名山古城》等书是从浩瀚史海中的探微拾珍,而新著《泰山文化历程》则是累年覃思的通贯之作。此书将其数年前所悟的“泰山历史五期说”熔于一炉,巧妙揭析泰山所具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这些历史特点,并依历史朝代演替为顺序,对其文化发展轨迹作一整体揭示。
《泰山文化历程》指出,在泰山诸项文化元素中,“政治山”的特点最为突出。本书开篇对五岳之长地位树立的综合论述,阐明了历代王朝抵泰封禅的必要条件和“独尊”地位的形成过程。而论泰山宗教山的形成,从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泰山宗教关系展开,提出释道教曾对泰山文化起到重新熔铸之功。在论述到泰山文学日益兴盛的因果时,通过描述封禅神圣性的减弱,来表明世人对泰山观念的转变,即世俗化增强,渐而引出典章文辞的创作之风,并概括为“封禅渐替,山水方滋”。又如论及民俗山形成,揭示碧霞元君信仰兴起与泰山香社肇兴,引发泰山文化格局改变。这些大关目皆分条析理,引经据典,叙述逻辑,论说翔实。在文化历程展示中,体现了此山文明由发端到繁盛,再升华到精神价值与世界文化影响层面,使读者深入体悟泰山文化精神中的微言大义。“历程”所探究的泰山文化发展史,亦可代表中国文明的演进与鼎新,由泰山一点可见中国大局,对探明大历史演化的规律颇具借鉴价值。近年来,周师亦主持《泰山编年通史》的编修,这些内容恰可作为其通览大纲。
全书章末附篇也是一大亮点,如第一章附“历代帝王与泰山”,选取秦皇汉武、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封禅事例与康熙帝、乾隆帝祭祀史事;第三章附“历代文士与泰山”,泛举古代思想史、文艺史、学术史等诸多领域人物,以此实证表述泰山“政治山”“文化山”的成因与发展,是对每章结论的充实与诠释。
本书除注重典籍史料的综合运用,又辅之以田野丘壑的考察深究,使得“历程”史料线索更加真实可靠。如第四章在论说泰山香社的源流中,发掘出元杂剧《小张屠》与元明小说《宣和遗事》《樵史演义》等生动记叙,以重现泰山香社风俗状况;第五章在泰山精神的论说中,广泛引证先秦诸子涉岱名句,表明泰山博厚的外在表征,并用司马迁、刘安、石介、张岱、易君左等文士的切身感知,印证泰山刚健中正的品质与精神象征,明了直观地由古入今,顺势展开国山内蕴的讨论,对泰山精神这一深广层面给予时代性总结。
展读此书,宛如由泰安通天街渐次入山,历千载石阶,直通南天,领悟滥觞于上古泰山文化与华夏文明齐头并进的漫漫史路。这座山的高度,是帝王在封禅祭典中所积累;这座山的厚度,为文人百姓在长吟放歌和祈福迎祥中所成就;而这高与厚,皆润化这班班史笺之中,使人深有感怀。本书实以国山气度为价值尺度,以文化脉络为史学法度,以经史典籍为品味高度,以泰岳万象为诠释广度,使观者览读,有隽永之意,仰止之情。
周师治泰山文化,已近四十年,始终保持虔敬之心。小到残石,大到巨典,凡关涉泰岳,皆细加探寻。以泰山为核心,向八方广涉,其研究久为学界所关注。而此书乃是其在博观之后的回归,芟却旁枝末节,旨在展示泰山文化之主脉。元熙在书稿出版之际,受命校勘文字,深有启发,谨书感言,就正于方家。
(作者单位系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
新闻推荐
8月1日起泰山景区普通门票降价 非法定节假日执行优惠价格57元/人,有效期至12月31日
本报7月29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徐文莉)今天,泰山景区发布关于加快促进旅游业复苏的通告。根据通告,自8月1日0时起,泰山景区调...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