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篇“入户日记”中的脱贫故事

大众日报 2020-05-29 09:45 大字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黄丽娟

“今天去了黄家庄张大姐家,一进家门就非给倒水,家里也拾掇得利索多了,和过去可不一样——‘以前入户愁眉不展,如今见面笑逐颜开’。”4月20日,泰安市泰山区扶贫办工作人员王红在朋友圈里记下这样一段“入户日记”。

日记中提到的张大姐,是泰山区上高街道黄家庄村47岁的贫困户张玉芹。她因常年患有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每周要去医院透析2次,加上日常用药,过去家里每月要承担2000余元的医药费,家庭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外出打工的丈夫身上,巨额医药负担,加上孩子当时上学每月300多元的支出,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愁苦。

2016年,张玉芹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红还记得那时来到张大姐家中时,她总是满面愁容,对来了解情况的扶贫干部们也是爱答不理,王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生活的转机发生在泰山区健康扶贫政策出台之后。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民政“二次救助”等既有报销政策的基础上,2016年至今,泰山区陆续出台了“三次报销”、扶贫特惠保险、慢病认定、大病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张大姐每年的医药花费越来越少。特别是2019年办理了门诊慢病,现在她每月医疗费用只需500元左右。在张大姐4月29日的入院费用结算明细单上清楚记录,当天透析的全部医疗费用为292.5元,经过“一站式”报销后,实际个人自付部分仅57.24元,约占全部医疗费用的19.5%。

入户座谈中,张玉芹聊起的另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是,儿子自2016年考上中职后,依据当地雨露助学计划,每学期能享受1500元补助,孩子也非常懂事争气,去年秋天考上了大专,还拿到了学校2400元助学金。如今,王红和同事们从她的笑容中看到了这个家庭生活的希望。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里,王红和17位同事组成了9个入户工作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脱贫成果自查评估,累计走访52个村500户贫困群众。伴随走访贫困群众,王红写下22篇“入户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更记录脱贫群众的真实感受。

走访入户中,除了欣喜于贫困群众看病问题的解决,让扶贫干部们感触较深的,还有教育、住房等民生状况的改善。4月9日,王红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去的大官庄村整体脱贫,贫困群众都住上电梯房,日子越过越好。”4月16日,她写道:“居岭庄村的老年房安置了贫困老人,平常老人们在院子里种种菜,拉拉呱,一位大爷笑着说,这哪是脱贫啊,是一脚迈进小康了。”

随着贫困户“两不愁”基本生活得以解决,“三保障”成为检验脱贫成效的硬指标。近年来,泰山区出台了涵盖教育、低保、住房、饮水、文化等方面内容的系列扶贫惠民政策,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累计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次。

“4月14日,来到山清水秀的亓家滩村,艾条加工厂里生产了坐垫、靠背、艾灸盒、坐灸仪等100多种产品,今年贫困户项目分红有指望。”王红依然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省庄镇亓家滩村是2016年,那时村里刚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不久,由于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贫瘠等因素,村集体经济极为薄弱,村民经济条件差,当时共有贫困户12户22人。

从为贫困户危房修缮改造、改建村内基础设施,到建设绘画写生培训基地,再到2017年发展艾条加工厂,王红每次来村里,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变化。2017年,亓家滩村脱去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村里铺通了到村口的“致富路”,去年村集体收入增长到17.5万元,比2017年翻一番还多。

美好生活是用点滴努力换来的。王红向记者介绍,2016年到2019年,泰山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19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1个,累计收益337.7万元,向贫困户分配收益235.2万元。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工业技改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尤其使对PM2.5的实时检测成为可能,力争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公司负责人说。据了解,项目将打造智能生产中心,...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