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休假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泰安日报 2020-04-30 07:49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最近,安徽、浙江、河北、江西等多省,分别发文鼓励推行每周2.5天休假,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有人认为,2.5天休假制度是“纸上谈兵”。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所采取的特殊措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非不可行。(中国经济网)

2.5天休假制度由来已久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鼓励实施“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当时这一举措并未大规模铺开。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周2.5天休息制度再次被激活。

一周该休息多长时间,是一个严肃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比如,宋代的公职人员每年可以休110天,而元代的公职人员每年只有16天节假日。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每周休息1天的休假制度,单休制一直延续到1994年。此后,我国开始实行“大小周末”,大周末即每周休息2天,小周末则休息1天,再往后,才有了现在的“双休”,而包括大小长假的设定,也经历了调整和变迁。

2.5天休假制度可拉动消费

众所周知,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疫情发生后,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发放消费券外,实行每周2.5天休假制度显然也是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般来说,假期适度延长,对于鼓励民众出游、增加消费性支出效果比较显著。打好“消费券+弹性休假制度”组合拳,对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更快复苏,将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学家发现,休假与国家经济发展效率紧密相关。20世纪7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称为“收入——幸福悖论”。简单地说,并不是工作时间越长越好,休假不科学、不充分,收入和幸福感都上不来。随着民众慢慢适应双休制,文化产业、短线旅游业都呈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让更多的人懂得休闲和消费。简言之,消费习惯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有时间消费”则是必要的前提。

期待政策长久化规范化

从实施效果看,2.5天休假制度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制度规定方面,不少地方在鼓励实施2.5天休假制度的同时,要求占用其他时间予以弥补,这就使得该项政策有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

在企业方面,又涉及调整生产进度、额外增加职工福利等问题,故而主动落实政策的不多。

对于职工来说,这项政策看似延长了假期,但考虑到可能遭遇减薪、人为调休等因素,对于2.5天休假制度的热情也随之下降。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想让这一鼓励性政策变成现实,就要注重消除制约该项政策实施的各种障碍,尽快打通政策落地的“痛点”“堵点”。比如,在尊重职工基本休假权益的基础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大力推行弹性休假制度。政府也要加大监督与管理的力度,防止职工权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2.5天休假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成为一项能够长久执行的利民惠民政策。

热动

人民网:“2.5天休假模式”需立体设计,既要让休假安排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又要保证社会福利的整体提升,还需要在旅游环境的提升上下功夫,让“2.5天休假”成为看得见的远方。

四川在线:别让假期变成嘴边够不着的大饼。

南方日报:让人们能休假、休好假、好休假,应该是国家休假制度和社会休假文化的目标所向。

新京报:设立2.5天休假制度并非疫情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落实带薪休假的应有之义。

@外经贸大咖:仅发文鼓励2.5天休假制度而不去积极抓落实,制度只会沦为“纸上谈兵”。因此,还要靠法治为2.5天休假制度护航,如此才能使之真正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仲裁案件当事人如何选择仲裁员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董文一通讯员李坤当一个商事仲裁案件在泰安仲裁委立案后,该案件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会收到泰安仲裁委送...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