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 成功开展首例微创“四开窗”支架手术

泰安日报 2019-12-03 07:32 大字

本报12月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赵鑫)近日,在肥城居住的患者董女士晚餐时突发腰背部剧痛,医院CT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形成,情况危急,紧急转至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管外科。

据血管外科主任徐屹立介绍,主动脉夹层是血管疾病的重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形成原因主要是主动脉壁在高压状态下内膜破裂而产生破口,血液通过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导致血管壁撕裂、分层,形成假腔,血液在撕裂层(假腔)内流动,就像在体内埋了个“定时炸弹”,血管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猝死。患者需要尽快手术植入覆膜支架隔绝主动脉的破口挽救生命。但是该患者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左右双肾动脉及腹腔干动脉,意味着在完整隔绝破口的同时还得保证几条分支血管的血供。

面对重重困难,徐屹立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展开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微创介入技术,最终,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管外科团队决定为病人采用“开窗”技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该位置的特殊性,支架需要“四开窗”,手术难度极高。目前国内能独立做此类手术的医院也寥寥无几。960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主动脉弓部一到三开窗的手术已经驾轻就熟,腹部血管四分支开窗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开窗”技术为目前国内外最尖端的新兴血管腔内技术之一,就是通过术前充分研究病人的CT图像,获得精确的解剖数据,医生在手术台上根据术中造影明确开窗方向和位置,在成品支架上二次成型,将“开窗”支架植入主动脉内,同时在支架释放过程中使“窗口”精确与目标动脉对位,最后经“窗口”再植入小口径的覆膜支架以保证血供和防止支架移位。而“开窗”越多,难度越大,尤其是“四开窗”,每个位点都要精确到毫米以内,需要极高的手术经验和丰富的术前准备,按徐屹立主任的话讲,这就是“一锤子买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一点小的失误,患者都将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腹主动脉“四开窗”手术号称是血管外科手术的最高技术,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是不敢去触碰该禁区的。

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徐屹立主任带领血管外科团队及时对董女士实施了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4小时后,董女士完美植入“四开窗”支架,挽回了宝贵生命,日前已康复出院。徐屹立自豪地说:“本次‘四开窗’支架植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管外科完成了从全主动脉到四肢动脉所有手术种类的贯通,血管疾病在我们科室已没有禁区,治疗病症已经涵盖了血管疾病的所有种类。”

据了解,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自1998年开展山东省第一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以来,在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挽救了无数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生命。从2006年成立血管外科到2014年建立国内、军内一流的百级净化腔内外联合手术室,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管外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艰难历程。目前,科室在主动脉疾病治疗方面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式潮流,开展了山东省第一例运用AMPLATZER血管塞技术封堵髂内动脉瘤合并复杂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开展了泰安地区第一例主动脉弓去分支1型主动脉夹层腔内外联合手术、第一例主动脉夹层弓部分支三开窗腔内修复术、第一例腹主动脉瘤破裂腔内隔绝术、第一例颈动脉烟囱加开窗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第一例腹部脏器血管开窗及烟囱技术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等,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及山东省前列。无数次从无到有的探索、无数次精密的手术设计见证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管外科对血管疾病的严谨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医院各相关科室在胸腹主动脉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团队,各项手术处理也得心应手。生命至上、患者至上是血管外科团队的宗旨,为军地患者血管健康提供最优质的保障是该团队的职责,外周血管疾病一站式精准手术是该团队一直践行的追求。

新闻推荐

泰安市公安局,人才强警为公安事业提供强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迈进新时代,应对新挑战,公安机关实施人才强警战略是必由之路,也更加迫切。近年来,泰安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