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上接01版)
综合开发治理 拦蓄工程气势磅礴
大汶河流域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泰安市充分利用河道内各种资源,包括河滩地开发利用、水电开发、水产养殖、河砂开发利用等。这为实现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开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水利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流域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全市开展河砂资源综合整治行动,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坚持高压严管,实行联合执法,扭转了河砂管理混乱局面,推动河砂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由“包袱”到“财富”的根本性转变。河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得以恢复,涉砂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保证了河道防洪和生态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2009年初,泰安市拉开了大汶河综合开发的序幕。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强力推进,到2014年,投资10亿元建成泉林、颜谢、汶口二号、颜张、泮河湿地、唐庄6座拦河坝,形成长50公里、静态蓄水8000万立方米、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大水面,实现了泰安由“依山而建”到“依山傍水”跨越发展。以此带动,在全市境内大汶河及其支流上共建成大小拦蓄工程17处,形成水面40平方公里,静态蓄水1.2亿立方米,蓄水长度126公里(占河道长度的60%),引领泰安经济社会发展走进“汶河时代”。大汶河上筑起的一座座气势磅礴的拦蓄工程,形成了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生态湿地,成就了“汶水徂徕美如画”的绿水青山。
环境质量改善 打造山水生态名城
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现如今,大汶河的建设管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都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古以来,大汶河水通过黄河自流入海,多年入海量达7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但泰安是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市,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0%多的降水集中在汛期,雨洪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利用。如何留住汶河水、充分利用汶河水,以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水利、河湖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6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提高大汶河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全市水资源调配能力,充分利用大汶河王家院河段原有洼地,决策实施王家院水库工程。水库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大汶河干流右岸、汶口2号坝下游1公里处,2018年建成蓄水,水面面积2平方公里,静态蓄水2000万立方米,是泰安市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对周边及下游县、市区水源改善、大汶河生态涵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汶河水资源,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了王家院水库供水工程,作为全市山水林田湖草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的骨干支撑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破解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难题,缓解泰城用水紧缺状况,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山水生态名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优化泰安市营商环境,促进“双招双引”,发展绿色产业、文旅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9月,该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
时代的丰碑续写着开发建设者的风采,胜利的旗帜随之飘扬。像母亲乳汁一般滋养着泰安的大汶河,为泰安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5日讯(通讯员王欣欣)按照公安部关于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20项措施的统一部署,本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