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道朗镇城子寨村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立乡村品牌 谷子里“长出”致富经

泰安日报 2019-09-09 08:44 大字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郑凯

近年来,全市广阔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的振兴之歌,岱岳区道朗镇城子寨村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立乡村品牌,依靠谷子种植、加工,打出了响当当的“城子寨”品牌。

谷子收获的季节,一串串金黄色的谷穗描绘出丰收的愿景。城子寨村的村民不仅要忙着收获一串串金黄的谷穗,还要变身加工工人,精心炒制一份份浓香的茶汤。虽然忙碌,但在村民看来,充实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今年59岁的高金兰在城子寨村万利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了两年。如今正值谷子收获的季节,除了帮着收谷子,她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炒制出香味浓郁的“茶汤”。炉灶内,文火细腻地加热着锅底,高金兰手拿木板,不停地翻搅着锅中的小米面。作为茶汤炒制中的一道关键环节,她不仅要持续翻炒近半个小时,更要实时观察小米面颜色的变化,力求让炒制出的茶汤色泽清亮,香味浓郁。“炒制的火候比较难把握,火候不足,小米面不熟;火候过了,小米面糊化,吃起来发苦,颜色也不好看。”高金兰说,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城子寨茶汤制作技艺已经成为村里的品牌,为她们带来日益丰厚的回报,如今在公司打工,每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就在高金兰精心炒制香味醇厚的茶汤时,70岁的刘泉清正在城子寨村的谷子田里除草。看着一串串金黄的谷子成熟,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他脸上绽放出收获的喜悦。“家里6口人,孙子已经上大学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打工,每天能有六七十元的收入,感觉很充实。”刘泉清笑着说,虽然不是城子寨本村人,但这并不影响他来此工作的热情。他说,城子寨村谷子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本村人享受到了实惠,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谷子种植,附近村落的许多村民来到城子寨村的农业合作社打工。

城子寨村地处道朗镇西南,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连绵的丘陵限制了产业发展。城子寨村党支部书记陈兆勇介绍,全村土地面积共有1595亩,山地面积占956亩,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谷子、甘薯是最主要的种植作物。由于靠天吃饭,过去村里传统作物没有销路,价格也提不上去,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民增收只能靠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

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实现强村富民,城子寨村不断寻求发展路径。“我们按照‘布局生态农业、高效利用资源、优化种植结构、绿色发展先行’的理念,梳理村里的资源,通过谷子特色种植,延伸产业链条,创立品牌等方式,寻求农业发展新突破。”陈兆勇说,该村是有名的谷子产地,出产的谷子营养成分高、抗旱抗倒伏能力强,受到许多人的青睐。“2014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大力发展谷子种植,抱团发展。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而且面积逐年增加。后来我们成立了泰安市万利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发展。2017年,我们注册了商标,开始打造‘城子寨’这一品牌。”陈兆勇说,在推动该村谷子产业的发展中,各级各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形成种植特色,该村与市农科院合作,不断引进、更新谷子品种,通过生态种植、现代化管理,不断提升谷子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村里已经种植了9种谷子,都是产量和质量结合相对较好的品种,市场价格也比其他小米高。”陈兆勇说,合作社成立之初,该村的谷子种植面积仅有四五十亩,如今已经增长到400余亩。

为了筑牢发展基础,城子寨村不断探索增收渠道。“我们深入挖掘茶汤制作这一传统技艺,延伸谷子产业链,对茶汤制作技艺进行系统化整理,‘岱岳城子寨茶汤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兆勇说,随着“城子寨”这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如今“城子寨”小米、茶汤走进大城市商超,也走进了更多市民的餐桌。产业链的延长、品牌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城子寨谷子种植的发展。据了解,今年该村的谷子产量达到15万公斤,毛收入将达到150万元。

如今,随着该村经济基础增强以及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城子寨村修起了长达3.6公里的公路,打了多口深井,进一步畅通了发展的通道。“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1.5万余元,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今年又流转200余亩集体土地,预计明年村集体收入能达到50余万元。我们有信心让城子寨从经济薄弱村步步走向经济强村。”陈兆勇表示,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他们将抓住契机,为乡村发展蓄基础、谋未来。

新闻推荐

白露过后 秋凉渐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