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5.8%,成为我国人工绿化最好的大山之一 七十载栉风沐雨 “青未了”岱宗复现 编 者 按

泰安日报 2019-09-05 11:13 大字

■十八盘掩映在一片绿意中。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铸就辉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泰安市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本报今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深入一线开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探寻重大政策发源地、受益地、历史亲历者,展示新时代新成就,展现泰汶大地70年来的历史巨变。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徐文莉 通讯员 李耀德 韩庆伟 陶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高空俯瞰,大山的褶皱间绿意盎然。巍峨泰山,好像挺立的绿色脊梁。

“泰山绿了,我们的头发白了!”泰山脚下,泰山林场原高级工程师、86岁老人贾永权久久注视着满眼葱绿的泰山,久久不愿离去。那是一代青年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地方,从青年到老年,从黑发到白发,凭着一筐一锹一蓑衣,他们吃住在泰山,栽下了一棵棵树苗,撒下一把把种子,年复一年,绿色渐渐在山间蔓延。

不让泰山“荒”了头

泰安人民打响育林战

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玉皇庙前,万松侍卫,拱北石前更是“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昂头天外、五岳独尊的泰山享誉中外,郁郁葱葱的松柏是泰山最独特的标志。身处泰山高处,一股江山画卷尽收眼底的豪情油然而生。

泰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据史料记载,泰山自古有着繁茂的森林。泰山植被自唐代到宋、金、元,因有护持山林之诏令,原生植被保存较好。而明清以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由于战乱因素,泰山植被一度遭到严重毁坏,“青未了”的高山变得满目疮痍、万象萧条,森林覆盖率不足2%,植被质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限度。

泰山怀里大会战,誓把红旗插满山。

“不能让泰山成荒山”。新中国成立,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泰山绿化,泰山林场职工和泰城人民群众对绿化泰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古老泰山添锦绣。

1948年,鲁中南第一行署创建泰山林场。

1950年,泰山封山造林列入华东十大工程之一。

翌年,泰山行署命令封山造林,组织泰城干部、学生及各界群众上山植树。

1956年,泰安县政府又组织万名青年开展植树活动。

同年,23岁的贾永权从山东林业学校(已并入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泰山林场工作。看着昔日雄伟的泰山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血气方刚的贾永权拧紧眉头,握紧拳头,暗暗下定了要把泰山建设好的决心。

住石屋,饮山泉,涉涧越险,栉风沐雨,苦战数年。绿色希望在大山里升起。

贾永权说,为了改变满目疮痍的泰山面貌,泰安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万余人荷镐担桶,肩扛树苗,走进深山、不畏艰险、不讲条件,每日跋涉在泰山的崇山峻岭和人迹罕至的深沟危谷、险峰峭壁,实地勘察、栽种树木,打响了一场植树造林、绿化泰山的持久战。

每逢下雨别人往屋里钻

他们往山上冲

泰山林场早年条件十分艰苦。贾永权回忆,大家吃住在山上,许多职工长期住石屋、居山洞或住简易帐篷。天刚亮就上山去植树造林,天黑后才收工返回。每天都是风餐露宿,涉涧越险,刨坑植树。在无法攀援的绝险之处,就靠绳索吊植幼苗,或者将种子糊在泥球上,拿着土包籽粒抛置,让树种在悬崖裂缝中发芽生长。

遇到夏季干旱季节,为保证树种的发芽率、成活率,越是阴天下雨,别人匆匆忙忙进屋躲雨时,工人们越得紧赶慢赶上山种树。很多山岩在陡坡上,乱石堆积、石厚土薄,那就把乱石刨松,撬石块码成围堰。缺土时就背着箩筐从石缝里抠,再一把把填进坑。在积年累月的植树劳作中,有时带的干粮不够,就吃野菜充饥,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考核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9月3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王玉)2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工作暨寻标对标争先进位行动点评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