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中情缘
□宋绍香
我相信缘分。一个人在何处求学,在哪里工作,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而是一种难以避免、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深厚情缘。我今年83岁,泰城西大堰堤村人。我在一中先后求学6年,工作26年,结下了深厚且难以割舍的情缘。 1946年泰城解放;1948年春天,著名教育家孙备五校长率领一伙齐鲁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毕业的老知识分子和解放区的年轻教师来到泰山脚下,在萃英中学的老校址“北大楼”扎寨为营,建立起泰安中学。建校初期,学校紧跟国家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课堂教学与参加社会活动相结合,当年师生合演的大型现代歌剧《白毛女》,就开了一个好头。那时,我还在本城粮小读五年级,还有一年半才能毕业。但是,看了《白毛女》之后,我对一中太崇拜了,决心报考一中。正巧,班主任老师也让我提前试一试,于是,我提前一年半毕业,于1949年8月考取了泰安一中。初中阶段,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很快便成为校剧团的著名小演员,成为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三年后,我初中毕业时,学校又开设了高中部,并更名为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而且是省重点中学。我的母校泰安一中啊,您不但换了名字,而且充实了新的内容。随着国家建设的进展,您进入了大调整阶段,您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课外活动,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当时的许多老教师如吕济川、李鉴堂、王子诚等,都已是著名的专家。他们要求我们要认真做人、扎实读书。氛围就是学风,重视功课外,我还热衷于课外阅读。当时我最喜爱的杂志是《文艺学习》,可以说是每文必读,好词句必抄必记。日积月累,进步很快。于是,我很幸运,高中毕业那年,在全校举行的两次文艺评奖中,我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和一个剧本均获得了一等奖。学校领导在两次颁奖大会上都亲自为我颁奖,我成了全校闻名的“小作家”。 正当我满怀信心准备报考北大中文系,逐渐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时,组织决定让我报考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赴苏联学习理工科。1955年8月,我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这就是说,我即将可以到当时国人心目中的天堂——苏联去留学了。来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院团委指定我为两个班的团支部书记,我简直红透了。当时的留苏预备部,不只培养留苏大学生,也培养留苏研究生和艺术进修生——在这些进修生中,有些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作曲家、画家、电影演员和导演。在一次包括这些专业文艺工作者也参加的文艺评奖中,我写的一个相声拿到了三等奖。
后因政策原因未能赴苏,国家给了我们一个“特殊待遇”,国内大学可以任意挑选就读。为了实现我的“作家梦”,在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之间我权衡利弊,最后选定了复旦大学新闻系。 暑假之后,我来到复旦大学报名,复旦大学给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广阔的文学天地。我每天钻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在全宿舍搞起了一周读一部长篇小说、写一篇文章的读书与写作竞赛。
时至今日,我已撰写了12本书(已出版9部,其余待出),百余篇学术论文,成为俄苏汉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我与母校的情缘,深不可测,难以忘怀!
一中校庆办供稿
宋绍香:泰山学院教授,《岱宗学刊》(学报)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新时期以来,潜心国外汉学研究,重点是俄苏汉学研究。先后出版汉学译著7部、专著3部(其中一部待出),发表论文百余篇。
新闻推荐
泰安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 泰安高新区直属分局 赴济南学习住宅专项 维修资金工作先进经验
本报5月31日讯(通讯员陈琳)日前,泰安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泰安高新区直属分局组织6名工作人员,赴济南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学...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