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里的年味与乡愁

泰安日报 2019-02-13 10:01 大字

□山里人 图/文

正月初一一大早,58岁的李玉珍就打扮成一副“媒婆”的样子,一手握着根长烟袋,一手握着把彩绸扇,来到岱庙东南角楼大槐树下。她今天要和岱西社区的秧歌队一起进岱庙演出。

你看她一身大红绸子,头上戴着花,脖子上戴着珍珠项链,脸上涂脂抹粉、描眉画眼,嘴角边还特意画了一块浓黑的痣。锣鼓声响起,李玉珍和她的搭档、男扮女装的张元木,跟着扭秧歌的、骑毛驴的、划旱船的、举花鼓锣子的,一行人来到正阳门前,风风火火地扭起来。扭了一圈,场子圆起来,李玉珍好像找到了感觉,手中的扇子、烟袋活了,脚步活了,眉眼活了,身姿活了,街舞的慢动作也出来了……

泰安城中的岱庙,古称东岳庙,是《水浒传》中“浪子燕青”打擂的地方。除了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举办东岳庙会,春节也会举办“长春庙会”。大年初一这一天,庙会启会。城里城外的人涌进庙里,到天贶殿上香,围着“迷糊石”转圈摸福。庙里扭秧歌的,唱大戏的,捏泥人的,烙糖画的,耍皮影的,卖小吃杂货的,五花八门,人头攒动。平日静幽神圣的神庙,一时变得热闹和世俗起来。

来赶庙会的,多是一家老小。女孩子喜欢纸花、纸灯笼和糖人,男孩子最喜欢的泥巴哨子、泥泥狗、大圣飘着两根雉鸡翎的头冠,老人们却喜欢去唐槐园看戏。唱戏的是我认识的李永秀和她的业余剧团。演出的剧目却特别丰富,有京剧、吕剧、豫剧、山东梆子选段,初一下午还全场演出了吕剧《墙头记》。演员们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一场场地演,老人们席地而坐围一圈如饥似渴地看,你会感觉这些戏曲段子一唱再唱,百听不厌,在他们的心中是扎了根的。

一连数年,岱西社区的秧歌队都来庙会助兴。秧歌队里都是中老年人。李玉珍扭过秧歌,跑过毛驴,今年那位演“媒婆”的老人身体不好,上不了场了,她就又换了角色。她仔细揣摩这个角色的滑稽风格,试着把各种舞步灵活穿插进来,考虑与她的搭档和观众互动。于是每场演出下来,她都成了整个秧歌队的“戏精”,赢得喝彩不断。

春节总是过得很快,但是春节里有了庙会,就有了年味,多了欢乐,留下了记忆。这对逛庙会的老少如此,对演“媒婆”的李玉珍们、唱《墙头记》的李永秀们更是如此。

庙会,该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根植在岁月里的乡愁记忆。

新闻推荐

海拔800米瞭望台上的守望 徂徕山林场父子两代人60余年见证荒山变林海

王宝生在瞭望台上度过第11个春节。“我是林场人,我闺女是林场人,我大儿子也是林场人,我们两代人都在石头窝...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