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挑山工陈广武: “干点实事,真得有挑山工精神”

齐鲁晚报 2019-02-12 05:31 大字

当年指挥百人抬五千斤轮盘时用的喇叭,陈广武至今保存着。春节期间,记者两次来到泰山老挑山工陈广武家中拜年。2月5日,大年初一,记者从济南来到泰安大津口沙岭村,盘山道上多是陡急的拐弯,粗略数有32个,其中有四五个是将近180度的急弯,通过时必须听声鸣笛、小心翼翼。听说记者要来拜年,今年77岁的老挑山工陈广武连说“不容易”。陈广武向记者讲述了很多泰山挑山工的故事,相框里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的壮观景象。

初一下午,临别前,陈广武很认真地问记者,常有人登门拜访,“这样好不?”大年初三,记者又访陈广武。这次走的另一条路同样山陡弯急,记者想就陈老汉的这个疑问聊明白。

文/片本报记者刘国林

指挥一百人

抬五千斤大轮盘

大年初一,太阳暖洋洋照在泰安沙岭村东的山坡上。陈广武在离家数百米处,包了四亩山地,种点核桃、板栗,养一群山鸡,过着踏实的日子。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给了泰山。十八九岁上山,从打扫卫生、担粪晒粪干起,直到后来包产到户,强壮、倔强的陈广武成了挑山工的头儿,一直干到五十多岁因病下山。

1982年,泰山建索道,单件大轮盘重达5000多斤,只能人力扛抬。谁来扛?怎么扛?来自各地的包工头,一个个被投了不信任票。有勇有谋的陈广武勇敢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山路陡且窄,大件重且长,百多名挑山工齐上阵摩肩接踵,稍有不慎事关人命!

陈广武深知责任重大,那时他也不知道啥叫狠抓落实,就是认个理儿,接了活就得研究透、干扎实:需要多少横杠,多少顺杠,怎么拐弯,多少人抬杠,多少人拉纤,多少人外围服务。

“我站在那个5000多斤的大轮盘上,拿着喇叭指挥100多人,指挥平衡!”众汉子艰难行进在山道上,听从陈广武发号施令:这里高点!那里慢点!稳住!

忆起那个“高光”时刻,陈广武说:“下面100多人,谁都不许说话,就我一人指挥!只能前进,后退就是杠毁人亡!”陈广武说,挑山工没工夫说闲话,一说话就泄劲,就得认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达山顶不罢休。

他这个带头人

是用心干出来的

陈广武被誉为“轮盘上的将军”。最多时,他一次性指挥450名挑山工,那是抬4厘米粗、1000米长的钢缆上山。这么多人,他是怎么聚起来的?大家为什么都听他这个带头人的?

大年初三,陈广武的侄子说:“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他为人好!”

那时穷,陈广武给发的工资高、结款快,谁家遇急,他还能预付工资,很快有了口碑。

有的挑山工农忙时回家干活,陈广武就骑着自行车,跑到周边的下港、上港、长清、历城,给人家去送工钱,还吃个饭,喝个酒,聊聊家长里短,心满意足地回家。

一个好汉三个帮。陈广武不识字,但是抬大轮盘上山时,却有两个“会计”帮他测算方案,“我负责说,他们负责算!”陈广武自豪地说。

时间到了1993年,7000斤的油压柱上山。150多人上阵耗时四天,过云步桥时拐弯最急,上面的人下肩、下面的人举杠过顶,油压柱摇摇欲坠。“急得落下了心脏病!”陈广武说,油压柱底下几十条人命,稍有差池,怎么给人交待!

陈广武还救过别人的命。那年正是立春后,火情发生,林场张队长被呛倒在地。挑山工陈广武赶来,把他连抱带拖弄出火场,让张队长透气。

张队长当时已经50多岁,快退休了,十分珍重这位救命恩人,俩人成了好朋友。

前年4月,陈广武带老伴儿去济南,到省立医院看病,正愁眉不展时,一位马老先生认出了他,请陈广武到自己家住。这位马老先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是条‘一把扳不倒的汉子’!我敬佩他!”

后辈挑山工来拜年

他说“咱都好好干”

大年初一,见记者专程来拜年,他不图年货,高兴的是这分心意。陈广武请记者在家吃了热面条,多放了肉,还打了荷包蛋。

村里老房子的墙上,最抢眼处是他当年站在大轮盘上指挥若定的老照片。照片下方,还有另一张特写小照片,他手拿喇叭正在嘶喊。

慢慢地,陈广武成了“名人”,来访的人多了,加上年龄大、心脏不好、腰腿也有劳损,老人有些不胜其扰。

有一次,陈广武陪着访客重新上了泰山,从早晨6点忙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真挺累的!”年前,还有泰安几个机关和学校的负责人来看望陈广武。

陈广武有点想不明白:自己的那些事迹,虽然都是真事、好事,但是连续接待客人,“这样好吗?”陈广武很认真地问记者。

但是熟络之后,陈广武的态度在变化。大年初三,陈广武让老伴儿给记者煎水饺,还添了几个菜,他还拿来了枕头、被子,让记者在沙发上歇一会儿再开车。他自己悄声关了电视,躲到门外晒太阳。

“您得把泰山挑山工的精神传承下去!”大年初三下午,趁着老人高兴,记者跟陈广武聊聊心里话。

“您是最知名的老挑山工,这是最宝贵的财富,谁也替代不了您!”

“咱讲好挑山工精神,不就是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好处嘛!”

……

陈广武受了触动:“你有这个心,我有一把老骨头!”他说,“要干点实事好事,还真得有泰山挑山工精神!”

记者补上一句:“要说弘扬泰山挑山工的精神,还真得需要您这样的挑山工‘扛把子’!”

临别前,有同村的后辈挑山工,来陈广武家拜年、聊天,一起感叹今昔。陈广武眯着眼睛听,和善地笑着,对他们说:“咱都好好干!”

新闻推荐

危急时刻冲上前 舍己救人敢担当 4岁女童跌下站台 泰安教师英勇救人

本报2月10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董文一)大年初一,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中时,在贵阳火车站却发生了惊险一幕,一...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