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台上安家,守护青山林海 护林夫妻在大山里的第31个年

泰安日报 2019-02-11 09:43 大字

■张佑军一家在准备饭菜。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于龙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于龙 董文一

除夕当日,徂徕山独秀峰瞭望台笼罩在雾气之中。17时许,张佑军结束例行巡山后,回到海拔500米的瞭望台小屋,与妻子高荣香开始忙活年夜饭,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在山上度过的第31个春节。

徂徕山林场郁郁葱葱、层峦叠嶂,这里有林地13.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0.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7.8%。51岁的张佑军与50岁的高荣香夫妻二人是这里的护林员。他们结婚31年,没有一张像样的结婚照,儿子是他们婚姻的“记录者”。由于24小时值班,与其他夫妻不同,他们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另一个人总是醒着。他们生活在一个时区,却有着12个小时的“时差”。他们共处一间36平方米的屋子,每天却很少“碰面”。这不是大洋彼岸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夫妻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夫妻二人以瞭望台为“家”

2月4日,记者来到张佑军和高荣香值守的独秀峰瞭望台,不善言辞的张佑军看到记者后,轻轻地摇醒正在沉睡的妻子。“我们这里要24小时值班,所以我们两个人一个白天睡觉,一个晚上睡觉,这里可以说就是我们的家。”张佑军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所值守的独秀峰瞭望台离最近的人家也有6里山路,由于山路陡峭和工作的特殊性,他和妻子很少下山,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我们来到这里之后在山顶开荒,步行七八里路打水。”张佑军向记者讲述着他和妻子的护林故事。谈起与众不同的生活,妻子高荣香笑着表示,他们夫妻俩的活动范围是一块不大的平台,仅容下一间小房子和一块菜地。

张佑军是天宝镇上官庄村村民,20岁时遇到了比自己小1岁的妻子高荣香,二人结为连理。1988年,张佑军来到徂徕山成为了一名护林员,妻子也随他而来,狭小简陋的护林室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家”。2013年,独秀峰瞭望台建成,夫妻俩“乔迁新居”,从深山搬到了山顶。

盖5床被子抵御-18℃低温

独秀峰瞭望台建在四面不遮风的山顶上,冬天特别冷。“墙很容易透风,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都能听到风声。”高荣香指着一块裂开的玻璃说,冬天最冷的时候,独秀峰顶最低温度降至-18℃,每到那个时候,丈夫总是选择晚上睡觉、白天值班,让她能够在白天暖和点的时候睡觉。“每年的那个时候,睡觉要盖上5床被子,还得把大衣、棉袄裹严实。”高荣香说,她每天傍晚都会烧一壶热水,但无论裹上多厚的“保温层”,热水总是很快凉透。“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会坚持下去。”张佑军说。

说起这些年守护山林的感受,高荣香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儿子现在上班了,因为我们俩工作忙,从孩子10岁开始,就让他住校。孩子放暑假的时候,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找朋友玩,只能在山顶看看书,跟父母聊聊天。最难过的是每次送孩子走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山顶值班,每次为了谁送孩子的问题,我们两个人都争破头。”高荣香偷抹了一把眼泪说,夫妻俩在山里几乎花不着钱,用辛辛苦苦攒下的工资给孩子买了一套房子。“希望能给儿子一点弥补。”高荣香说。

坚守几十载看护3万亩山林

独秀峰瞭望台辐射山林3万多亩,视线所及,都是张佑军夫妻的监测范围。在远离人烟的深山,一把短斧、一只水壶、一个望远镜、一部对讲机,就是张佑军巡山的全部装备。自从来到独秀峰瞭望台,他每次巡山都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北风呼啸的天气里,脸和手被冻肿、划伤是常有的事情。瞭望工作并不只是“看看山”这么简单,站在瞭望台望去,举目皆是广阔的林海,如何在出现火情时及时报告并说出准确的起火位置,需要护林员平时多下功夫,尤其碰见雾天,更加考验护林员的眼力。夫妻二人精心管护,所负责的林区几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出现过偷砍盗伐的现象。

独秀峰瞭望台刚建成时,没通水、没通电,张佑军需要步行七八里山路去附近的张庄工队取水。崎岖的山路并不好走,张佑军已记不清楚在取水的路上受过几次伤,碰坏了多少水桶。2015年,林场为改善护林员的生活,为瞭望台通了水、电,张佑军再也不用走到5里外的刘家尧工队为对讲机充电了。张佑军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林场的第一代员工,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正是他父亲那一辈人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虽然山顶条件差,但他对工作无怨无悔,只要能守护好父辈留下的这片山林,吃多少苦都值得。

据了解,徂徕山林场目前有护林员200余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守护着这片青山林海。

新闻推荐

异国学子 体验“年味儿”

新春之际,泰山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19新春民俗表演趣味活动”,弘扬民俗文化,让留学生体验到中国的“...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