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司法局 “三创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通讯员 刘康
近年来,市司法局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有效融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改革举措,加大协调力度,切实解决组织体制、工作平台、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工作动力。建立“双周”联动联调制度,召集各部门及镇街主要负责人轮流在各镇街召开会议,重点解决多年遗留下来的重大疑难纠纷案件和涉法涉诉问题。在全市打造58个“明星”调解室,与村居法律顾问协调联动,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200余件。在乡镇成立“说事中心”,统一做好矛盾纠纷收集分类、分析研判、调解结案,有效破解了群众“无处说事”“事跑多地”“事难解决”等问题。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受理矛盾纠纷6650件,调解成功6570件,成功率达到98.8%。
创新调解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完善网格责任单元。构建“不留空白区域、不存交叉重叠”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每网格设立1—3名调解员,将责任区域以户为单位,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各户的基本信息,做到全面把控、精准到位。建立矛盾调处指挥中心。全市89个司法所全部配备视频调解系统,为调解员配备“矛排通”手机终端,实现调解现场随时定位、纠纷情况及时上报、信息取证及时上传,有效预防和发现各类矛盾纠纷。拓宽调解领域。围绕环保、交通、电子商务、婚姻家庭等22个领域建立调解制度,在全市信访部门设立访前调解室6个,法院系统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23个,公安机关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56个,截至目前,共调处各类行业性纠纷350余起。
创新队伍管理,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队伍建设是人民调解的重要基础。今年6月,成立市人民调解员协会,将调解队伍发展提升列入协会重要任务。建立了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等50人组成的人民调解人才资源库,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广泛开展金银牌调委会、金银牌调解员评选活动,激发广大调解员干事创业热情。完善人民调解员准入制度,推行持证上岗、等级管理、分级培训,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向专职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坚持“谁调解、补贴谁”,推广“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根据调解案件的难易程度、调解质量和数量给予相应补贴,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调解基金”,泰山区将每年90万元的人民调解基金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5日讯(通讯员郝辉)金风送爽秋意浓,恰逢国庆小长假来临,正是出游的大好时光。想好要怎么度过了吗?别纠结,泰安方特早就...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