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圈村:湖光山色里的鸟语花香

泰安日报 2018-06-07 09:16 大字

■古建景观。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文正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陶园园

这里,暖风微拂,青山如黛,鸟鸣似琴;这里,阡陌纵横、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荷塘、绿树、野鸭,小桥、流水、人家。繁花掩映中的岱岳区南大圈村,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处处弥漫着江南绿野的气息。

沿着绿道前行,越过村头的文体广场,穿过联盟桥,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房屋便呈现在眼前。摇曳的垂柳、火红的灯笼、嬉戏的孩子,无处不在的风景,生动勾勒出村庄别样的诗意。

南大圈村不大,只有200余户村民。全村2000多亩土地,其中640亩是荒山。由于缺水,村民们只能看天吃饭。从2010年开始,南大圈村在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洪儒带领下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南大圈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转折点。山东恒源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鹿成增主动帮扶南大圈村,走出了一条“工农新联盟”的致富路。“我的根在农村,只有农村发展起来,我的心里才真正踏实了。”鹿成增坚信,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乡村,就一定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640亩荒山,曾经是全村的包袱,投入不少,收入不多。“工农新联盟”成立后,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誓将荒山变成花果山。修路、打井、植树,南大圈村的美愈发热烈、精致。

为增加村民收入,全村引进种植有机地瓜。“以前普通的地瓜一斤只能卖两毛多钱,栽种有机地瓜后,一斤能卖一元多,一亩地每年能多收入七八千元。”有机地瓜的种植,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之后,村里开始扩大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推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并修建敬老院、开挖荷花沟、试养非洲雁,仅雁蛋收入每年就达20多万元。近年来,山上相继栽种了各类果树、松树,使荒山绿化率达90%。

南大圈村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样板工程、精品工程,精心制定施工方案,全力抢抓工期,高标准铺开建设。每一条街、每一个角落、每一片瓦石都精心布局,严格施工,以细节的精益求精提升村庄建设档次和水平。村庄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00余万元进行了“五化”提升,改造升级村内供水、电力、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村庄整体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投资100多万元,治理村东河道,建成沿河景观带。同时,南大圈村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策划引进了齐鲁年文化及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常言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传统、热烈、盛大的节日。”鹿成增表示,他们将全力把中华民族特别是齐鲁大地的年味找回来,集中展现于一园之中,让人们来这里观年俗、买年货、看年戏、享年乐。通过对中国年文化特别是齐鲁年文化的挖掘,再现齐鲁年文化的历史风姿,让广大游客再享美好的中国年味,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层次,为旅游业增添新的以传统文化促进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促进传统文化的别开生面的旅游点,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南大圈村将建设年文化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演艺博览区、年俗文化村、休闲度假区、水上乐园区等六大功能区。其中,年文化园区将依“过年”之时间概念,设置“冬至腊八园”、“小年园”、“腊月二十四园”、“腊月二十五园”、“腊月二十六园”、“腊月二十七园”、“腊月二十八园”、“除夕园”、“正月初一园”、“正月初二三四园”、“正月初五园”、“正月十五园”、“二月二园”,共十三个园区。在年俗文化村规划中,将在现有基础上对村庄进行改造,分“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现代”八大区域,全景式再现中国之年文化场景。

这里,鸟语花香、垂柳依依,绿色是最美的底色。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处处散发出生态和谐的新时代气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赵洪儒介绍,下一步,南大圈村将重点围绕齐鲁年文化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园项目,把南大圈村打造成全国首个年文化产业基地,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把南大圈村打造成一个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民幸福的年俗文化村。

新闻推荐

中行泰安分行 作客省《阳光政务热线》

本报6月6日讯(通讯员赵同健)5日,中行泰安分行组织业务骨干在泰安分会场参加全省《阳光政务热线》节目直播,认真倾听群众咨询...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